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仙源福地:增城市正果镇的千年演变历史

10-10-25 07:2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019| 评论: 0

摘要: 正果镇位于增城市境东北面,东北与龙门县交界,西接派潭,小楼,南临荔城,东南是罗浮山麓,全镇面积236.4平方公里,人口4.91万,有居委会一个,村委会一个,村委31个,正果镇为通龙门之咽喉要道,古代以水运主,是增江河道一个重 ...
        到清朝中期,正果已发展成一定规模,圩集建成了一些商铺,形成街道的雏形,并分成上圩和下圩.上圩是物流的集散地,下圩是典当行业,饮食,旅业,赌馆以及一些风月场所,临江一带摆卖牲口幼苗,称“猪仔地”,还有数间编竹作坊和商贸货栈,每逢圩日,上圩下圩都挤满赶圩的人,从朝到晚川流不息,喧闹之声如一锅烧开的滚水.那时正果靠的是地理之优势,一是水路交通发达,有商船客船沟通整个珠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二是战乱时期山区相对平静,生产较为正常;三是正果以及上游的龙门永汉,麻榨一带物产丰富,尤其在上世二三十年代,社会金融动荡,谷米比金子还贵,农副产品以及柴炭,竹木等也价值不菲,正果便成了龙门一带的物流中枢.
 
         这个时期介正果的黄金时代,善走人间正道之工商人士,包括周遭的务农者,青海省人尝到了商品经济的甜头,如履步在娇阳之下,沐浴得温馨暖融,而另一面,纸醉金迷的繁华表象掩盖着一个个人性的陷井,圩场里无数的鸦片烟馆,赌业有公开化和半公开化,甚至漫延到乡村居层,烟花地上有风尘女子卖俏,风月楼上有歌姬迷人的莺声燕语,这期间不少人落入陷井不能自拨,甚至累已累家,更甚者祸及村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宾公牛仔成佛之后,牛山改称了瑞山,牛岗圩也改作了正果圩,惟增江河以东一大截的村庄都被一个名称所辖:金圩都,千百年来,当地流传着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宾公还未在牛山修成正果之前,有看风水的师徒来到牛岗圩,两人攀上树木森森的牛仔山勘察,那师傅凭山势下判语说;“大牛赶细牛,代代出公侯,”徒弟看山的状态不像牛,倒像一群大象,于是下判语说;于是下判语说;“大象赶细象,代代旺和尚,”后来正果圩三里之内,竟建起了三座寺;正果寺,明山寺,皆山寺,香火鼎盛之时期,正果四周的乡野大路小路上走满了穿黄袍袈裟的和尚们,正果验证了那位徒弟的判语,
 
        1000多年的古圩经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的过风调雨顺春光明媚,也有过乌云翻滚兵荒马乱,它的四周的乡村也经历了无数的生死之初,让千万生命如蝼蚁的农民们尝遍了人世间的甜酸苦辣,明朝折增城北部置龙门之前,正果与永汉,麻榨成一河两边三角之密切关系,古时麻榨称作下龙,永汉称作横岗或横龙,而正果则叫牛岗,汉设置增城县(包括龙门地域)后,横龙一直沿称至清朝顺治改成了永清,民国初反其意又改成永汉,这是地名因国号更改而改;
 
        牛岗改成正果是南宋庆元之后的事,这是升仙的牛仔为当年放牛之地无意增添了仙气之名,正果与永汉间的通衢古道,接壤处有一山名叫“铁扇关”,是一夫当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地,靠永汉一侧,有屯驻军旅的“官田”;靠正果一侧,有建造用作屯积军粮之小城池——汀塘;小城池隔江对望处是草米场,也即今时的马料村;草料场通往增龙要道,用人工劈开一座高山,开出只容一人一骑通过的窄径,径之侧有座大营,此大营弃置之后住姓钟人家,村名仍叫大营,是术士钟法镇出生之地,可惜村庄后来溃散消失,只留下口碑;沿着要道下行一公里,是屯驻车马的地方,弃置后由姓陈人家入住,村名仍叫马车排……
 
         正果圩遭至战争毁灭性摧毁是在1938年10月至11月日本倭寇的烧杀抢掠,正果圩几乎成了废墟,后来的街铺是建国前后重建的,建成之后寂寞了许多年,因为随之而来的是公社化以及文化大革命.随后开放改革,正果圩场又出现了很久很久之前的那种人头涌涌,人声沸腾的景象,这一景象持续了十多年,此后是更大的变化,往时的阡陌田园之上出现了一条宽阔笔直的水泥大街,街道两边是现代味十足的招牌林立的楼房,而旧的街铺已很少行人,在江边的一隅,寂寞而冷清,三三两两的老人坐于骑楼底下,从他们暮色朦胧的眼眸里流露出来的眼神映照着昔日的时光,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侨联牵线搭桥 祖籍正果镇东汾
  •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实施成效显著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1小时通达大湾区:增城区逐步形成8条高快速
  • 增城区打造东部中心的“现代活力核”打造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