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荔乡仙境增城的地名词语文化内涵

11-12-15 08:51|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360| 评论: 0

摘要: 增城市地处东经113o29'—114oO',北纬23o05'—23o37'。位于广东省中部,广州市东北部,属东江支流增江流域,市人民政府的驻地荔城街西距广州市60公里。东临惠州市博罗县,西连广州市萝岗区、黄埔区,南隔东江与东 ...
增城[zengcheng]市地处东经113o29'—114oo',北纬23o05'—23o37'。位于广东省中部,广州市东北部,属东江支流增江流域,市人民政府的驻地荔城街西距广州市60公里。东临惠州市博罗县,西连广州市萝岗区、黄埔区,南隔东江与东莞市相望,北接惠州市龙门县和广州从化市。总面积1616.47平方公里,人口80万。属广东省辖县级市,由省委托广州市代管。下辖新塘石滩中新正果派潭小楼6个镇和荔城、增江、朱村3个街道,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37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282个。

一、“增城县”的语源简析
 
“增城县”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增城”之名历史悠久。据明清两代《增城县志》载:“后汉建安六年(201),析番禺地置增城县。”可见“增城县”一词距今已达1800多年,且世代传承,沿用至今。“增城”一词起源于神话。唐《元和郡县志》载:“增城县……按昆仑山上有阆风增城,盖取美名也”。

明嘉靖《增城县志》载:“或以楚问增城九重,故名。”(按“楚问”即《楚辞?天问》,内载: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又《淮南子》:“昆仑山有增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树在其西。”《后汉书?张衡传?思玄赋》:“登阆风之曾城兮,构不死而为床。”“增”即“重”或“层”,“增城”是神仙居住的九重天,增城县向有神仙之说,地名(如仙村、云母、丹丘、仙桂等)也多与仙有关。可见增城设县时,借用了神话名称。

二、增城市的政区沿革简况

秦始皇33年(前214)设南海郡,统辖番禺、博罗、中宿、龙川、四会、揭阳六县。东汉建安六年(201),划出番禺北部设增城县,为南海郡第七个县。南朝宋元嘉中划出县内西部地区设绥宁县,梁代又复并入增城。至隋开皇九年(589)撤郡改州,增城隶属广州,各朝几经变更,增城隶属广州不变。

明朝弘治六年(1493年)划增城北部置龙门县,县境面积减少过半。民国时期,初属粤海道,后属省管,解放后曾属东江专区、粤中行署、惠阳地区。1958年与龙门县合并,仍称增城县,1961年各自恢复建制。1975年,增城划归广州市管辖。至1993年12月8日撤县建市,由广州市代管。2006年,广州市增设萝岗区,划增城市镇龙镇全部、永和镇四村并入萝岗区。

三、增城市域的地名词语特征

增城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边缘,南部平坦多河涌,中部多丘陵,北部多高山,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大部分由中原迁入,先与后迁入者分别形成粤语与客家两大方言群体,独特地理特征与人文风俗,也鲜明地反映到全境的地名取用上。对全市地名的综合考察,可得出其三大显著特征。

1、浓厚的神话色彩。

镇级的有仙村(葛洪经常活动的地方),正果(宾公牛仔佛成佛得正果的地方),小楼(何仙姑升仙的地方)。村一级的更多,如云母都(朱村街)丹邱村(葛洪取云母炼丹)、佛岭、神山、灵山、神岗、仙桂、仙塘、仙联、仙湖口、喊吓(葛洪被河对岸的朋友喊了一下)、蓝坑、蓝田(“蓝”粤语为“跨”意,葛洪一步跨过河对岸,在田中踩出一个大脚印)等,每个地名都有一个动听的神话故事。

2、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

南部多河涌,村名多涌(沙涌、深涌)、洲(东洲、西洲)、基(沙基、上基)、土布(光土布、王土布)、埔(岳埔、沙埔)、陂(钟陂头、上九陂)、坣(南坣、灯坣)、塘(新塘、塘口、塘头)等与河堤、沙洲有关的词命名。中部多小山岗,多以岗命名,如朱村就有 “一坟望九岗”典故。北部多山,村庄大都散落在山与山之间的狭缝地带,村名多带冚、凼、洞等语词,仅派潭镇就有20个带“冚”的自然村。

3、体现荔枝之乡的特点。

增城市府所在地叫荔城,中心街道叫挂绿路,与博罗交界的山坳叫荔枝坳。村名则有荔枝园、荔枝山、荔枝排、荔枝墩、上枝园、下枝园、水东(荔枝名)等众多自然村,同时叫荔枝园的就有几个,体现增城对荔枝的特别偏好。此外,以增城其他特有作物命名的村也不少,如蕉田、蕉埔、蕉坑、禾岭头、西山(乌榄名)、西瓜岭、榄树吓、榕树吓(“吓”是“下”的拟音字)、蔗埔、谷窝等。 3390970677147184 -->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