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市仙村镇下境村七夕姐妹团 妙思巧手传承民俗文化

13-8-20 09:01|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333| 评论: 0|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记者获悉,增城市仙村镇下境村村民列玉娥、陈玉金等人共同创作的“下境村牌坊”在第九届广州乞巧文化节两岸四地民间艺术创作大赛中,获得传统工艺组优秀奖。这是增城市第一次推荐民间工艺品参加广州乞巧文化节。2013 ...
记者获悉,增城市仙村镇下境村村民列玉娥、陈玉金等人共同创作的“下境村牌坊”在第九届广州乞巧文化节两岸四地民间艺术创作大赛中,获得传统工艺组优秀奖。这是增城市第一次推荐民间工艺品参加广州乞巧文化节。2013年8月中旬,记者走进下境村,走近“巧姐”,了解获奖作品的诞生过程。



百余件手工艺品迎接“七姐诞”

走进增城市仙村镇下境村的四帅古庙,尽管七夕已过,但“七姐诞”的气氛依然十分浓郁,百余件手工艺品仍摆放在大厅中央,作品涵盖珠绣、广绣、压花等民间工艺,创作主题包括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瓜果梨桃、自然风光、农耕劳作、公园景观、神话传说等各个方面,栩栩如生,吸引了不少村民和游客前来观赏。

下境村党支部书记列仲兴告诉记者,下境村在100多年前就有“摆七姐”的传统,过去每逢七夕村民就逛庙会、跳“七姐舞”、供奉手工艺品等;现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成千上万来自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的人就会来村里参加“七姐诞”,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安康,年轻人则多数祈求姻缘美满、感情和谐,“七夕比过年还热闹呢!”

6名巧姐自愿“上班”一个多月


在四帅古庙内,记者见到了6名巧姐、巧婆,她们年龄从40岁到70岁不等。2013年70岁的陈会桂告诉记者,每天上午和下午忙完家务事后,她就会来到古庙中“上班”,与其他5名巧姐为“七姐诞”制作各种手工艺品。“我们从端午节后就开始工作,一直忙到七夕前才完成了这百余件工艺品。”

从花到果,从衣服到鞋子,从“别墅”、茅屋到公园景观,各种有着美好寓意的手工艺品,带着巧姐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呈现在众人的眼前。巧姐列满银告诉记者,每当她到古庙做手工艺品时,家中的小孩就打趣说她上班去,“这是自愿的,没有工资,但我从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由于获奖作品还留在广州,记者未能见到其风采,但却看到了6名巧姐用同样材料制作的规格一样的“塘面坊牌坊”。“像这样大的牌坊,如果是两个人,得花一个多月时间来制作完成。泡沫做梁柱、竹片做瓦坑,剩下全是用白乳胶把一片一片珠片沾上去的,非常费功夫。”巧姐陈玉金告诉记者,“为了做好这些牌坊,真是把眼睛都看花了,至于用了多少珠片,无法用颗数来计算。”

盼年轻人传承乞巧文化

第一次参加广州乞巧文化节两岸四地民间艺术创作大赛并获得奖项,对巧姐们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但乞巧手艺后继无人也让她们感到担忧。在现场,记者看到村民列小姐向巧姐请教做桃花的手工艺。在巧姐的手把手教导下,没有花太多时间,列小姐就做出了一朵像样的桃花。“希望2014年可以帮忙做手工。”然而,像列小姐这样有兴趣学做手工的村民并不多。

陈会桂告诉记者,她从17年前开始接触“七姐诞”,之后跟随村中的老人学习。“我对这些手工艺活很感兴趣,就跟着师傅学,师傅去世后,我就一直做到现在。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没有我们当时的这股热情了,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学这个,恐怕以后都没人会做这个了。”陈会桂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