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人物事迹 查看内容

迪嘉牛仔的刘德文见证了增城区新塘镇牛仔行业的繁华与衰落

15-6-19 10:06|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090| 评论: 0|来自: 增城社区报

摘要: 提起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把它和牛仔服装联系起来,可以说,牛仔服装是新塘的一张名片,做牛仔成了新塘人的理所当然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是新塘牛仔发展的高峰期,不少新塘人都办起了牛仔制衣厂 ...
提起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把它和牛仔服装联系起来,可以说,牛仔服装是新塘的一张名片,做牛仔成了新塘人的理所当然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是新塘牛仔发展的高峰期,不少新塘人都办起了牛仔制衣厂,新塘仔刘德文也不例外。在新塘的牛仔业浮沉打拼近二十年,刘德文见证了牛仔行业的繁华与衰落,其创办的迪嘉牛仔在竞争激烈的业内始终占有一席之地。那么,他又是如何带着他的牛仔制衣厂一路走过来的呢?


做牛仔,新晋新塘合伙人“踢晒脚”

1997年,刚大学毕业的刘德文选择回到家乡新塘干一番事业。“那时候新塘的牛仔业势头很好,几乎人人都在做牛仔。机不可失,我便决定和朋友合资办牛仔制衣厂。”就这样,刘德文和朋友合资创办了他们的第一家牛仔制衣厂——杰迪牛仔。刘德文告诉记者,那时候的牛仔制衣厂遍地开花,没经验、没资源的他们想要突围而出却遇到了重重困难。“刚创办的时候,我们的制衣厂是家庭式小作坊,管理人员加上生产线工人才70人,所以只能‘一脚踢’,事事亲力亲为。”

刘德文回忆道,刚开厂的那个年代,牛仔厂所需的布料都得到新塘特定的布行拿货。布纺每天只供应几千匹布料,先到先得。“我清楚记得开厂半年后的一天,我凌晨3点就摸黑起床到布纺去排队拿货,在寒风中排队等了两个小时多,好不容易终于排到我了,却被告知没货了。”刘德文叹息,布行供应的布料量给熟客都不够,怎么可能提供给新开的小厂呢?

没布料就开不了工,这可让刘德文愁白了头。正当刘德文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的舅舅助推了他一把。“舅舅当时是新塘牛仔制衣业里的老行头,在他的帮助下,我们顺利拿到了一批货,工厂可以正常开工了。”刘德文满怀感激地说道,“真的特别感谢我舅舅,没有他的帮助,估计我们还在天天愁布料,更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规模。”那以后,刘德文也慢慢积累了自己的人脉资源,市场逐渐做开了。2010年,由于发展想法的不同,刘德文和他朋友决定分开单独发展,刘德文创立了自己的牛仔制衣厂——迪嘉牛仔。

外单,和外国人做生意就讲“信”

从采访中得知,刘德文的牛仔制衣厂主要做外销,接外单。“在杰迪牛仔时代,我们曾经做过内销,但慢慢发现国内市场方面有温州、福建等地的夹攻,整体市场环境不好做,我们便慢慢把主力转到外销上去。”刘德文介绍,1999年的12月,他经朋友介绍接触到马来西亚那边的集纺厂商家,那时候刚好遇上马来西亚的经济复苏加上当地华侨多,他便大胆做出决定,进攻东南亚市场。

2004年,东南亚市场出现了疲态,刘德文果断转向了欧美市场。如今,刘德文在智利、美国、德国、巴西等地方都有长期合作的熟客。“我们工厂现在接的单大多都是熟客生意,一直合作下来,互相都信任彼此。现在都熟悉到不签合同了,直接接单、生产发货、付款,合同的条条框框都是形式,即使没有合同的束缚,我们都是按照合同的要求流程走的。”

刘德文告诉记者,从生产到出货过程至少需要60—70天,期间的流动资金非常大,风险肯定是有的,但做生意就讲一个“信”字。“做生意靠的就是互相信任,我们工厂接外单的宗旨是不合格不出货,只要客户要求翻工,我们就立刻翻工直到客户满意。而客户能做的就是能尽快数清,结账。在这过程中,若有一方不信任,很难有长期合作的。”

刘德文告诉记者,新塘的牛仔制衣企业众多,鱼龙混杂,不少小商家租个小包间就打着超低价格的名号承接单来做,这对于一些正规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打击。“像我们接外单的,一些不正规的小商家以2欧元的差价抢夺市场,虽然价格竞争方面小商家是赢了,但是我们正规的企业在产品质量方面把关,客户最终都是看产品说话的。”“现在的整体市场比较干净了,小商家逐渐被市场自然淘汰,生存下来的企业都是正在做实业的商家。”刘德文如是说。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