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增城概述 查看内容
新闻热点 增城概述 政务文宣 人物事迹 文学作品 吃喝玩乐 风土人情 千奇百怪 历史文化 观点社论 便民服务 商务情报

增城籍华侨对家乡的贡献概述

10-11-9 05:2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775| 评论: 0

摘要: 增城市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不少因为生活困难而到外国求生的增城侨胞依然心系增城.我国从明代中叶起就陆续有人到南洋马来亚、印尼、印度支那、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谋生。贫苦农民在当时 ...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大举进犯我国。烧、杀、抢、夺无所不用其极。南洋各地华侨义愤填膺,发起救亡运动。公推刘伯群先生为南侨筹赈会副主席。刘曾捐献巨款给国民党重庆政府,资助抗战。深获国民党当局及家乡人士的称誉。1941年,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马来亚各埠相继沦陷。刘伯群先生仓皇离马,返回祖国。国民党当局为报答其对抗战的贡献和有所倚重,委为监察委员。刘曾返增城国统区巡视,向地方政府,及驻军垂询军民抗敌施政情况,向省方反映。日本投降后,国土光复。刘伯群先生于1946年冬第二次返增城家乡视察,向国民党当局提过应兴应革之事,颇得地方人士重视,后返回马来亚,又规复他的锡矿业,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侨领之一。
 
          在抗战期间,仍在马来亚大霹雳金保埠经营锡矿业的李东林胞弟李东新亦是一位热爱祖国,支持抗战的华侨。他发动当地华侨捐献一架飞机给祖国,由当时的重庆政府接收,为抗战出了把力。战斗在增城土地上的海外赤子,除增城籍的李东林、郑贵章和胡运兰等人外,还有来自外县籍的钟若潮、萧光星、潘祖岳(潘苏)、卓觉民、陈志奋等人。他们为解救增城人民的倒悬,为拯救沦陷区人民于水火,同敌伪顽展开了殊死的斗争。
 
        中共增城县委领导的东江华侨同乡服务团增城队的队长潘祖岳,是马来亚归侨。1939年,他率领这个队在增城的国统区和沦陷区,从事宣传教育群众,组织革命队伍,发展党组织。带领群众抗日救亡。1941年遇上反_共逆流到来时,国民党反动派要逮捕这个队的队员,他机警地转移地点,继续战斗。
 
         钟若潮是泰国归侨,时任东江华侨同乡服务团增城队副队长。1936年,他在泰国参加共产党,领导过工会工作。于1938年冬回祖国参加东江的抗日斗争。1939年至1942年,党派来增城地区工作。他同妻子王丽(也是从泰国回来),在地主最多,反动势力最强的竹坑村,从事宣传抗日救亡工作。他秘密发展党员,建立支部,同顽固势力展开斗争。其间还先后任东江抗日游击队增城基干队指导员,福和区委书记,增、从、番边沦陷区工作委员会宣传委员,和增、从、番抗日游击大队主力中队指导员。他率领队伍深入敌后,消灭敌伪,发展党组织,壮大革命力量。以后调东莞地区工作。1944年5月8日在一次对日寇作战中壮烈牺牲。
 
          萧光星、卓觉民均是马来亚归侨。最初被党派去博罗县政府陈文博大队工作。后被敌发觉,举行暴动率队到增北正果,与当地党领导的自卫队合编为东江抗日游击队增城基干队。萧任副队长,卓觉民任事务长,队伍开到沦陷区一带活动。1941年,这个队扩编为增、从、番抗日游击大队。萧光星任副大队长兼参谋长,卓觉民任小队(后任过中队长,大队副)。转战增、从、番边地带,纵横一百公里。重创敌伪,在敌后建立据点,发展党组织和武装力量。1944年萧任东江纵队独二大队大队长。在广州近郊罗布洞与伪别动队周炳南大队作战,不幸壮烈牺牲。解放后,增城油麻山人民为他立纪念碑,永远纪念他。陈志奋于1942年春在一次执行任务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暗算杀害。这批外县籍的归侨,是党和人民的优秀儿子。为反侵略战争,鞠躬尽瘁,把鲜血洒在增城的土地上,他们的光辉事迹,永远策励人们奋勇前进。
 
           抗日战争胜利后第二年(1946年)6月,东江纵队四支队北撤山东,中共党组织派钟育民来增城任县委书记。钟是泰国归侨,原籍梅县人,钟若潮烈士的胞弟。他也是1938年回国,参加东江抗日武装斗争,在东博地区从事革命活动的。那时党组织的活动还处于秘密状态。钟和他的妻子杜娟到增城后,以卖布车衣作掩护,秘密领导联系增龙两县的党组织工作。尽管这样,还是受到国民党特务跟踪,当地乡公所一度拘留审讯他。但钟紧紧依靠地方党组织和进步人士,化险为夷,继续开展党组织和统战工作。从“反三征”,破仓分粮到恢复武装斗争。
 
          不到半年,就在增北地区搞得轰轰烈烈。到1947年春夏间,就组织起增城突击大队和猛狗队两支人民武装力量。雄踞增北,反击来犯之敌。1948年后,他先后任增龙县委书记,江北地委委员,粤赣湘边东三支队政治部主任。1949年10月解放大军南下,他率领131师尖兵排到派潭小迳,侦察敌情,布置歼灭派潭守敌,解放增城。广东解放后,他调博罗任县委书记,不久调中央,先后在中央侨委会,中国驻越南、印度、缅甸等国家大使馆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工作。后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于1982年11月26日不幸病逝。钟的一生,忠心耿耿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增城人民永远怀念他。
 
           “海阔天涯远,乡思情更长”。中国革命从1911至1949年解放,经历了38年浴血奋战。海外各阶层爱国华侨对中国革命给 予了大力支持。解放后,祖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住在海外的华侨多么渴望能回故乡,重游故地,参观访问,探望亲人,以叙久别之情。但由于国际政治斗争复杂,人为的阻隔,使很多华侨不能返回故土。他们只能在报刊上用文字抒发对祖国、家乡的纯真的爱。我们最近收到了从马来亚寄回来的《新马增龙会馆联合特刊》里面所刊载的无一不是对祖国家乡的历史、山川、名胜古迹和特产的爱;无一不是对故乡风土民情的怀念;无一不是对亲人的眷恋。
 
           一位原籍增城乌石田村的郑履端先生写了几首诗,一首是七律《七七四周年国耻纪念》诗中写到:“四年烽火暗神州,多难中原北望愁。虏势虽成强弩末,尧封也似缺边瓯,此仇海石千秋在,何日山川一战收。回首芦沟桥畔月,水悠悠如恨悠悠。”全诗充满着对祖国抗战前途的担忧,对日寇的同仇敌忾,渴望能早日收复河山,拯斯民于血泊中的强烈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
 
         另两首是咏挂绿荔枝和丝苗米,诗云:“荔中挂绿比伦难,色味和香各极端。日下若非千里远,定教一骑贡长安”(挂绿)。“九秋晴陌稻如云,邑产丝苗品轶群。玉软珠莹谁伯仲,瀛寰踏遍更无闻”(丝苗)。其对故乡的特产何等的羡慕,评价何等的高贵。用以抒发对家乡热爱的深厚感情。特刊里还用很大篇幅刊登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侨华裔玉照达800多人。对他们的原籍、出生地点及通信地址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其用意是希望祖国家乡的亲友见其相如见其人。盼望能得到家乡亲人的信息。从此鱼雁相通,互致问候,用心可谓良苦,其乡思情感同祖国人民凝结成为的纽带是任何海角天涯都隔不断的。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侨联牵线搭桥 祖籍正果镇东汾
  •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实施成效显著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1小时通达大湾区:增城区逐步形成8条高快速
  • 增城区打造东部中心的“现代活力核”打造广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