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东门轶事》用小说体裁讲述“增城故事” 张伟棠唤起荔城街坊的记忆

17-5-6 12:5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897| 评论: 0|原作者: 邱晓青

摘要: 拥有一千八百年历史的增城是何仙姑故里,是一代名相崔与之、儒学宗师湛甘泉的故乡,是岭南名邑。改革开放之初,增城发展的脚步一度落后于珠三角其他地区,这让身为增城人的我们深感困惑和焦虑。直到新世纪伊始,厚积 ...
拥有一千八百年历史的增城是何仙姑故里,是一代名相崔与之、儒学宗师湛甘泉的故乡,是岭南名邑。改革开放之初,增城发展的脚步一度落后于珠三角其他地区,这让身为增城人的我们深感困惑和焦虑。直到新世纪伊始,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增城终于开始展翅腾飞,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珠三角地区起点最高、生态环境最好、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新城区。今天的增城人,幸福阳光,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家乡的这种沧桑巨变及其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精神面貌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可以说给本土文学作者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创作素材。张伟棠的短篇小说《东门轶事》是这种为数不多,用小说体裁讲述“增城故事”的一个可贵的尝试。故土情怀是一个人的情感世界中最深沉,最根深蒂固,最难以割舍的情感之一。书写故园,表现故土情怀,就是表现“普遍的人性”——它是文学永远的主题。


小说以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现在,县城的标志性建筑东门桥、凤凰亭的几建几毁的命运,折射出增城的沧桑变化,勾起了几代增城人的家乡记忆。让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小说的主人公金来是土生土长的增城人,从小在县城长大。他亲眼目睹了最早的连贯增江河东西两岸的东门桥的建成,并一直在附近摆摊擦鞋。在东门桥,金来结识了大家闺秀淑芬,并在凤凰亭约会相爱,最终喜结连理,也开启了他们的爱情婚姻悲剧和金来风风雨雨的坎坷人生路。

小说把金来的个人命运巧妙地和东门桥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它揭示了在百年风雨中,在“辛酸的世纪犁轭”下,一个普通人无法把握的个人命运,无法摆脱的人生悲剧——任何人都是历史的人质。张伟棠很知道小说的叙述“应该从中间说起”这一窍门。小说一面通过已经年过九旬,坐在轮椅上的金来在东门桥附近流连时,对往事的回忆片段;

记述了东门桥建成、抗战被毁、五十年代重建以及当时的“游览胜地”凤凰亭的情形这几个时空节点上发生的金来个人命运的“戏剧性”变化带来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个世纪波澜诡变的社会政治风云。另一方面,是现时的金来坐轮椅在江边目睹了东门桥被洪水冲垮和东门桥重修开工庆典的盛况,反映的是新时代的增城欣欣向荣的景象和金来苦尽甘来,尽享天伦之乐的幸福生活。

回忆和现实互相交织,时空场景在过去与现时之间交互穿插。给人一种目不暇给、平地波澜的冲击感,相当引人入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叙述策略”上的精心安排带来的效果。一篇好的小说,无非在“谋篇布局”(structure)和语言表达上的质感(texture)的过人之处。十多年前我谈张伟棠的《楼面部长》时,讲到小说的语言问题,十多年后的《东门轶事》,有没有进步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里就不再一一罗列。如果我的要求再高一点,用现当代的小说大家达到的语言运用上的那种“个性化、陌生化”的高度来衡量,张伟棠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举一个例子,小说一开头就是“滔滔江水,缓缓东流……”采用这样的开头本来是很好的,这也是张伟棠作为一位老作者的老到之处。可惜的是一落笔却显得平淡无奇,未能出彩。

如果还要再来点吹毛求疵的话,小说的整体和局部的逻辑架构还有不够稳当的地方。我要说的是,故事情节的推进必须符合常理,必须符合“人性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否则,文学作品的“真实性”(艺术的真实性)就会受到质疑。谢有顺在一次文学座谈会上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一对都市男女,天天就是在五星级宾馆用餐,喝法国红酒;去大剧院看歌剧,隔三差五地出国度假,至少也是下龙湾。

小说既没有交代他们是富二代或官二代,甚至也不清楚他们是否有工作,好像也不是股坛高手、畅销书作家…….(大意如此)。这就缺乏起码的生活逻辑。淑芬和金来按照小说的讲法是“来自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在七十年前的社会观念和伦理中,“官二代”、大家闺秀的淑芬居然对街边的搽鞋仔金来一见钟情,并顺利地恋爱,结婚,还居然还没人反对,显然是石破天惊、不可思议的事情;

当然,王宝钗会爱上薛仁贵,那是因为薛仁贵乃人中龙凤,后当大贵——虽然现在很穷很落魄。淑芬凭什么会爱上金来?用一句增城话来说就是:贪你咪?小说如果在他们相遇的时候安排一两个足以让淑芬和她的老爸感动的情节,比如跳到增江河救人之类,一定更符合人性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这是事关整个故事“存在理由”的逻辑基础,不可不慎重考虑。

至于局部和细节方面,比如坐在轮椅上的金来“恰好”亲眼看见东门桥被洪水冲垮,而当“领导的声音非常洪亮:我宣布,东门桥复建工程正式动工”的当儿,他又给碰上了!虽然说“无巧不成书”,但一次巧才是真的巧,两次巧那叫编,我看安排一次巧合也就够了。读莫泊桑、欧亨利等“取巧”大师的作品,往往巧得让人猝不及防,不可思议,但又在情理之中。

俗话说,瑕不掩瑜。一个四五千字的短篇,用几个历史场景,就点染出了近一个世纪的增城的历史画卷,勾画出了一个普通增城人的悲喜命运;有对爱情的歌颂,有对人生的悲悯,有对家园的眷恋,有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有很多很多。一位土生土长的增城人,特别是上一辈的增城人,读了这篇小说,一定会浮想联翩,心潮起伏。一定会衷心感谢作者的努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