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人物事迹 查看内容

探寻增城区荔城街夏街村 体会古村落麻石大街六百年间的风雨沧桑

19-8-7 02:4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694| 评论: 0|原作者: 麦畋|来自: 大湾区时报

摘要: 去广州市增城区,一定要在夏天去增城,一定要在南果飘香时去增城。否则,你会错失增城夏季的迤逦风光。我想,惟有夏季才能完全展露增城的英姿媚态,岭南佳果成熟丰收时,蝉鸣荷红,行走乡间静谧,让人念念不忘。沉浸 ...



父祠竹墅黎公祠保存较完善,始建于明中期,占地面积430余平方米,明朝颁发《明会典》对民宅的有律法规定:庶民庐舍不逾三间五架,禁用斗栱、彩色,因此它是三间三架等级建筑。迈上三层石阶细看,以青砖作墙体,以红砂岩石作墙脚,门次间木枋上施一斗三升斗栱;精致的步梁木雕,梁架出榫部雕龙首像;中堂金柱间的木联枋底雕有腾云蛟龙纹理图案;

屋脊作龙船形,屋顶辘灰筒瓦,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梁架结构;两侧设有高耸的镬耳封火山墙,主要用途为了防备火灾,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蔓延和侵入。稍微不同的是,处淡黎公祠虽为“双孖祠堂”之子祠,但受到年久侵蚀,更换了大多数梁架和桁檩,改变了原貌,不过外观仍保留清代建筑风格,现为夏街邨(村)曲艺社与农家书屋的文艺驻点。
 
在夏街邨(村),传统民居最具代表性的是:槐荫堂。它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占地将近1000平方米,现仍有人居住。槐荫堂是厅井式民居,由前厅五房中堂一房与后一祠堂构成,呈日字形,屋深87米,从门口望了进去,确实会产生院落深深见天光的直觉。大多是红砖结构,厚实的灰土墙,有些墙皮受潮掉落,逐渐形成了不规则的圆圈。

抬头望见绿油油的屋顶,而屋顶的瓦片缝里长出了野草,一些不知名的植物正开着鲜红的花朵,迎风招扬。走入其中,这儿充满了人间烟火,深切感受邨民质朴真挚的生活气息。从晾晒在衣架的衣衫断定,槐荫堂大多居住着不少老人。中堂的天井辽阔、狭长,日光投射下来则形成了一道别致独特的风景,人群行过,流落人影憧憧,如同武侠电影中进祠堂叩拜祖宗的镜头。
 
除却古祠堂、古民居,同时也造访了“榄人榄园”。众所周知,增城榄雕源于新塘,隶属岭南文化一张名片。此园采用了中式设计,前院放置着四个玻璃橱窗,灯光如昼,它们闪着光亮,凑近,能见到匠师们创作的榄雕作品,它们彷佛在叙说着匠师于昼与夜创作工艺品的故事,每一刀的精细,每一刀的匠心。

与榄雕艺人周汉军先生共同发起推动的增城榄雕复兴项目荣获2016中国新乡贤大赛优秀奖,并于2017年5月在荔城夏街村千年古驿道建立了增城榄雕文化艺术馆(广州榄雕传承基地),南粤古驿道夏街众创空间也同时成立。通过众创平台,发掘和吸引更多对古村保护与发展感兴趣的社会创客,或从事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扬的手工艺人的进驻。
 
园院开阔,铺着洁白的若拇指大小的鹅卵石,天井落有日光,中央的盆栽种植了两棵睡莲,其中一棵长出了粉红的莲花,花姿招展,嫩蕊凝珠;园院里摆放六张木台拼凑而成的大木桌,桌上摆有乌榄,几位师傅正在专心致志地创作榄雕作品。榄园虽小,人艺俱全,就是这么一个狭小的公共展示空间,让榄雕技艺得到传承、复兴,推动增城古法技艺与本土文化的发展。
 
走出了“榄人榄园”,毕竟好景不常有,大家自觉放慢了步子,在麻石大街行走,品味古邨。途经春牛坣、隔豪黄,望见了廻龙关门楼。在这里合影,不舍挥别。夏街邨(村),再见了,多少往事于时光长河里无声流走,一些动听的感人的故事,他日再来倾听、记载。希世风轻抚,曦光普照,长出新生。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