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建设三大交通枢纽,奠定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地位。加快推进广州东部交通枢纽新塘站、增城站建设,加快建成集高铁、城际、地铁于一体的交通中心,并依托交通枢纽综合体,打造综合交通体,助力广州东部cbd建设;依托增城西站,打造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依托中欧班列,建设生产服务型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高标准建设三大交通枢纽周边集疏运道路,实现枢纽中心与周边高快速路快速连接,以三大枢纽为核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西岸交通骨干节点,形成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推进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建设,构建联通大湾区城市群的立体互联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协调推进广汕铁路、新白广城际等轨道项目建设,打通与周边城市的快速通道,进一步完善区内高快速路网,加快推进增天高速建设,确保2025年完工通车,实现半小时直达天河。 ●加快推动增城区中南部片区快速路网建设,推进新槎大桥、环城路东延线、石中大道、江龙大桥拆除重建等项目建设,打通与东莞的连接;推进增广大道、南香路西延线、创誉路西延线、陈家林路北延线等项目建设,实现与黄埔区高效连接,解决跨区市快速通达问题。 打造高效开放、亲商重商、生态宜居的一流营商环境 单个外资项目在政策有效期内可获得最高3000万元的奖励。最近,增城对原“外资十条”政策进行修订并正式印发,进一步扩大了奖励范围、提升了奖励力度,更好体现了公平合规,将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完善的政策配套,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增城外商投资营商环境。据介绍,增城始终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以钉钉子精神逐项落实广州营商环境各项改革措施,主动探索推出改革创新“自选动作”,打造高效开放、亲商重商、生态宜居的一流营商环境。增城创新提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加减乘除”政策,备受外界关注。 ●做深融资促进“加法”。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综合性服务,聚集资源要素。 ●做细负面清单“减法”。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外资审批和备案权限,提升企业幸福感。 ●做准服务企业“乘法”。建立联系企业工作机制,深入企业走访调研,提升企业获得感。 ●做实政策修订“除法”。在补齐优化外资发展环境上出实招,修订“区外资十条”政策。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增城聚力招才引智,陆续出台了《广州市增城区创新创业领军团队(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侨梦苑”分园区及入驻项目评审管理办法》《广州市增城区人才奖励支持办法》《广州市增城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支持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吸引优秀人才落户,全区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人才集聚效应日渐突显。其中,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2017-2020年共评选出36个增城区创新创业领军团队(人才),其中属新引进项目23个。 据介绍,为了激发全区创新创业活力,增城区将继续着力优质创新载体建设,加强人才引进服务,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深入实施侨梦苑“一苑多区”战略和“广聚英才”计划,发挥重大创新载体和平台的“磁场效应”,集聚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和人才项目评价体系,打造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 加强政务、金融、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路网和人才公寓建设,优化创新人才发展生态环境。如今的增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筑牢城市发展之基,1616.47平方公里的大地响起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精彩乐章,在奋力开启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新征程中,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