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以增城区四大祠堂为例 探析中堂文化在民间的呈现形式与历史及当代的价值

22-2-5 06:2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889| 评论: 0|原作者: 湛汝松

摘要: 我们知道,中堂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中堂”因唐宋议政在中书省而得名,后来衍化到会客厅。这些厅堂中,一般都挂有寓意吉祥的“福、寿、龙、虎”等字画,还有家族祖训、名句格言等匾刻及 ...



三、石刻记村史,华侨善举福荫家乡

新塘镇新街村是增城区著名的侨乡。村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陈氏祠堂里,前堂左右各镶嵌一块石刻。一是“追远堂”三字和碑文;二是《重修追远堂碑记》。追远堂碑文简洁地记述新街华侨和村民追远敬祖,赡学恤老,行善积德的故事。《重修追远堂碑记》记述先人在“礼门”“义路”上行走的足迹。陈氏祠堂的石刻,不仅是民族迁徙,村庄变迁的印记,而且是华侨用心血与汗水写成的一本立体文化史册。它教化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陈容达是增城最早到海外谋生的华侨,鸦片战争前往美洲开创商贸先河;其弟陈容秋和族亲陈晃等相继而随。他们赢得商贸先机,积累不少财富以后,都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奉献家乡。陈容秋祖孙三代,是增城杰出的华侨代表。陈容秋早年在海外与香港经商致富,富后行善尊儒。儿子陈熙泰光绪年间中举,却不愿当官而随父经商,家景富裕却节俭自奉,宽厚待人,做了大量修桥筑路,济困施医等善事。

他不仅为家乡新街建奎星楼,修书院,而且为增城文庙、雁塔的兴建捐赠巨资。孙子陈念典自幼受严格家教,发奋读书,光绪年间进士。他热心家乡教育,捐数千金创办学堂,光绪下旨表彰其“急公兴学”,建牌坊彰其美德。民国初年,陈念典牵头编纂《增城县志》,为增城历史文化留下厚重的史册。时至今日,新街村奎星楼塔,观日碉楼,村前石桥、村内书院、村边学校等华侨捐赠的遗迹,前年还被中国国家地理图文并茂刊载于繁体版上,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外。


(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的新街重修追远堂碑记)


四、匾额传故事,村庄历史激励后人

增城区永宁街陂头村有座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钟氏祠堂。后堂高悬湛若水题书的“孝悌雍睦”四个大字。一代又一代的陂头村人,都知道牌匾里“孝悌雍睦”的故事:湛若水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以兴学育贤为己任,所到之处必修书院。辞官还乡后,因到南樵莲洞书院讲学经常路过陂头村。一天,他看见一老翁跌倒滑入溪中。当他嘱咐马伕与书僮下溪相扶时,两个青年已争相跳入溪中,把满身泥水的老翁扶起背回村中。

陂头村纯朴的民风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湛若水便与陂头人结下深厚的友情。钟氏修祠堂时,他为祠堂题书“孝悌雍睦”一匾以祝贺。几百年来,祠堂多经重修,但湛若水题写的牌匾依旧高悬堂上,并成为一种民间文化在村中传承。日宼侵华时,日军曾驻在村内,大肆烧杀抢掠,肆意砍伐后龙山的古木,烧毁抢夺祠堂牌匾、器皿、书籍。但孝悌雍睦的陂头人智勇并举,顽强抵御敌人。全民炼钢时期,有人想砍伐陂头后龙山的古木作燃料,村民便自发制定封山护林的公约,使保护自然生态,爱树护林逐渐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时至今日,后龙山格木古林依旧郁郁葱葱。陂头村成了广州市文明乡村。

陂头村重修《钟陂头族谱》时,钟永泉在志中一文写道:“‘孝悌雍睦’一匾,劝勉陂头人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和睦相处,并警示陂头后龙山有风水灵气,林木能藏风聚气,护之则吉,毁之则凶。陂头先祖禀承甘泉遗训,孝悌雍睦,尊师重道,好学上进,辛勤耕耘,事业有成,创造了陂头兴盛,播种了陂头文明,谱写了陂头历史,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自然生态和物质精神财富。”此话正道出作为中堂文化的匾额,在新时代形成的价值。


(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的陂头村钟氏祠堂)


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提炼精选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城镇化建设”,“加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发掘和保护一批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小镇和村庄。”振兴乡村,不仅要营造更好的自然生态,建设更多体现新农村个性的建筑,创造更丰富的农牧产品,而且更要传承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振兴乡村战略中,我们要深入发掘优秀的中堂文化,并将其融合到现代人需求的文化活动中。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