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烽烟散,旧校残的增城新塘塘美村少年抗日先锋队

11-7-11 11:1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534| 评论: 0|来自: 南方都市报

摘要: 这天下着柔和的小雨,夏季似乎到了尾声。顶着小雨,我和几个老人回到他们的家乡—塘美村。当年少年抗日先锋队的副队长刘华祐、队员刘庭辉、刘炳球、现在都已经年过古稀,但回到自己童年生活过的地方,他们依然能熟悉 ...

这天下着柔和的小雨,夏季似乎到了尾声。顶着小雨,我和几个老人回到他们的家乡—塘美村。当年少年抗日先锋队的副队长刘华祐、队员刘庭辉、刘炳球、现在都已经年过古稀,但回到自己童年生活过的地方,他们依然能熟悉地指出:这是我们当年的学校,这是我们当年经常一起讨论工作的那间小屋。村里熟悉的小路,是他们童年玩耍过、斗争过的地方,有过他们的理想,也有过激情洋溢的青春少年。塘美村位于现在的广园快速路的边上,交通很方便。

 


(当时的少年今已年过古稀.背后是他们加入少年抗日先锋队的学校,左起:刘炳球、刘华祐、刘庭辉)


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个小村也有着便利的交通,广九铁路从村子经过,村边一侧有一个小火车站,而在另一侧,东江的一条支流从村边流过,河的对岸就是东莞。这样的地理位置,也令塘美村在抗日战争中不可能默默无闻。美丽的塘美村位于现在的广园快速路的边上,交通很方便,其地理位置令塘美村在抗日战争中不可能默默无闻。半个多世纪以前,当这些老人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他们就在村里的唐溪小学里,加入了少年抗日先锋队。小学校园就在村口处,对面就是村里大面积的池塘。绿色的塘水倒映着古朴的民居,在小雨中有着安静的美。村里的刘雨濂说,塘美村,顾名思义,有着大片美丽的池塘。

当年的校园原本是一个刘氏宗祠改建,而现在,学校后面的部分已被拆掉,只剩下大门的外墙。祠堂之旁有新建的校舍,是现在村里的孩子们上课的地方。老人们还领着我去看他们当年经常聚会的小屋,沿着池塘边上的小路往古村深处走去,那间古屋在一条无名的小巷里。当时的古屋很大,后面还有小花园,屋子的小主人也是他们的同学。因为位置较为偏僻,而且屋子比较大,他们经常在这里聚会,讨论工作。

但是当老人凭着记忆带我找回这间屋子的时候,却猛然发现,屋子只剩下一小部分,其它的都盖起了新楼。池塘还在,虽然没有养龟,但池水依然翠绿;古屋还在,虽然很多村民已搬出了旧屋;学校还在,只是旁边又盖起新校舍。村里的一切都在变着,但依然是那么熟悉,村口的大树似乎更高大了、几个老人站在校园门口,感慨万千。当时的少年,今已年过古稀.就站在校园的门口,站在燃起他们生命激情的地方,老人们谈起了当年危险而多彩的生活,让人仿佛触摸到他们年幼时的激情。

少年抗日先锋队悄然诞生

刘雨濂原在增城党史办工作多年,他在收集了大量增城抗战历史资料后总结出增城抗战的三个阶段,这也说明了塘美村少年抗日先锋队成立的历史背景。第一个阶段是在1937年到1938年,这是抗战初期,增城沦陷,成为日本侵略者统治的地方,日寇在增城烧杀掳掠,罪恶多端。这个阶段,也是党组织的恢复建设阶段。阮海天被派回增城活动,建立党支部。

第二个阶段是在1939年到1942年5月。这是国共合作的阶段,增城的共产党组织以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的名义,开展抗日战争。1942年5月后,国共合作破裂,在增城国统区里,共产党的工作被迫停止,十几个党支部转入沦陷区开展敌后秘密工作。这是抗战的第三个阶段。当时,新塘一带是沦陷区,是广州外围的最后防御线,交通位置十分重要。东江特委从抗战的大形势出发,决定设增城县委,并指示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广州郊区和增城南部的广九铁路沿线上来,在敌伪的心脏地带开辟新区,扩大影响,减轻抗日根据地群众的压力。

根据这一指示,在增城各镇建立了党支部。新塘镇的塘美村位于广九铁路旁,原设有一个有点规模的火车站,交通方便。日军占领新塘后,将该站设施拆卸搬至新塘火车站。因村子扼铁路以北地区通往新塘镇的咽喉,日军在车站驻扎了一队军队守卫,并在道口设置关卡。地下党员吴桂荣等人奉命到新塘塘美村工作,开辟新的革命活动据点。后来,就在地下党组织的组织下,成立少年抗日先锋队,主要是为了配合东江纵队的独立第二大队在增城、博罗边界的活动。少年先锋队的成立也得到东纵四支队队长的批复。

塘美村村民支持地下党活动

地下党组织在塘美村活动了很长时间,与这里村民的支持分不开,但地下党也做了很多群众工作,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塘美村的第一坊和第二坊两条自然村之间,历史上就有一些宗族矛盾,最初两个坊各成立一个联防分队,之间经常闹矛盾,后来竟垒起沙包,准备械斗。叶明华接到命令,要制止械斗发生。于是,他做了大量工作,并且亲自找到两坊负贵人,痛陈械斗利害。后来,双方终于作出不械斗承诺。这件事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和尊重。

叶明华还利用自己懂一点上医药的知识,替学生和村民治病。当时学校的校董刘丽全患有烂头疮,叶明华亲自采草药悉心治疗,竟把病冶好了。为了预防天花病,他还说服校董会,免费为学生种牛痘。刘华祐挽起手臂,还有种牛痘的疤痕。这在当时农村还是很难得的。

刘庭辉记忆更深的却是陈振民老师。他还记得陈老师讲到地理课时,就讲起长江黄河,讲起解放区和沦陷区,加深学生对国家的热爱;教音乐课时,学的都是抗日歌曲。后来发现他有抗日热情,不仅多次找他谈话,还亲自到刘庭辉家里,向他父亲谈抗日精神,得到家人的理解。他和老师感情很深,有次生了场大病,是老师买来药品治好了他;他也经常帮老师煲饭,并且练就一手煲仔饭的手艺。

地下党得到了村民的尊重,因此,大家虽然知道村里有地下党的活动,也不会反对或告发。刘华祐的父亲原本反对儿子加入少年抗日先锋队,但经过地下党的说服,不但不反对,还暗中帮儿子收藏进步书刊和文件。有一次,刘华祐带回一批小册子,是任弼时的政治报告,因风声紧不能散发,还是父亲主动用一口缸装好埋起来。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