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历史文化
订阅

历史文化

增城市荔城夏街的振国大将军石文光 结寨保卫乡里让境内得以安宁
石文光,南宋武将,增城荔城人。南宋德佑二年(1276)元军攻陷临安,大臣陆秀夫与张世杰护少帝退至广东海上,左丞相陈宜中打算侍奉少帝逃往真腊占城(今属越南),先往联系,文光从行,暗中察觉宜中没有返回意思,于 ...
14-9-17 22:32
增城明朝第一位尚书张度 为官清廉且秉公办事 颇有崔清献遗风
张度,明代名臣,字景仪,原籍番禺,因父亲死后葬在增城县西章山,移居增城。元朝末年考中秀才,任高要县学教谕。明朝建立后出山为官,后升任常州知府,任内勤政廉洁,注重教化,政绩显著,考绩居第一。朝廷召任为吏 ...
14-9-12 10:57
增城市中新镇福和的黄花岗英烈郭继枚 为革命而抛头颅洒热血
增城市中新镇福和的黄花岗英烈郭继枚 为革命而抛头颅洒热血
2014年8月份,增城市委宣传部为弘扬增城历史文化,组织发动了增城历史文化名人评选活动,郭继枚令人荡气回肠的事迹再一次受到大众的关注,他为国家舍生忘死的精神必将在增城人中一代一代永传下去。郭继枚(1892—191 ...
14-9-12 10:27
他山之石:何仙姑的传说非广州增城独有!福建武平何仙姑因庇护客家民系成仙
他山之石:何仙姑的传说非广州增城独有!福建武平何仙姑因庇护客家民系成仙
何仙姑,苦修积善才修练成仙,是世传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原型为一个容貌非凡的女性,经常手持荷花。关于何仙姑的故乡也有许多传说。何仙姑的故乡,除广东增城说之外,还有广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种说法。说 ...
14-9-8 08:43
明朝增城第一位解元进士陈政:孝友信义之声 孚于乡邦 可以托妻寄子者
陈政(1417—1476)为明代名臣,字宣之,增城新塘人。明正统六年(1441)参加广东乡试,中解元,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参与修撰《寰宇通志》。先后任湖广道监察御史、山东按察副使、云南按察副使 ...
14-9-6 18:48
增城市杰出侨领郑景贵:只身闯荡南洋 创造财富神话 家乡从事慈善事业
增城市杰出侨领郑景贵:只身闯荡南洋 创造财富神话 家乡从事慈善事业
郑景贵(1821—1898)为马来亚侨领,原名嗣文,增城福和人。马来亚锡矿业巨子。倡建增龙会馆,兴办华侨学校,被英国殖民当局授予其“甲必丹”武官职衔。同治九年(1870)直隶大水灾,捐巨款赈济。李鸿章上报朝廷褒扬 ...
14-9-6 18:22
清末明初赖际熙从增城增江到香港的国学研修路 终生致力于传播客家文化
清末明初赖际熙从增城增江到香港的国学研修路 终生致力于传播客家文化
太史第,一座坐落在增城市增江街光辉村湖塘埔的百年岭南建筑物,本来在增江这个古迹遍地的地方,它的存在原应稀松平常,但它却因为一个人而声名鹊起,这个人就是赖际熙。赖际熙,字焕文,号荔坨,增江街光辉村人,在 ...
14-9-5 20:57
拜谒增城市中新镇崔与之祠有感:保家卫国 戎马一生 似菊绽放名留青史
万物中,只有一种花可以羞杀百花,那便是菊。菊不娇不媚不淫不贱,却留得“清白在人间”。人世间,只有一个人配称“菊”,那便是崔与之。崔与之敢当敢为敢拼敢搏敢为先下先,救国救民于水火,戎马一生,真正做到名垂 ...
14-8-31 08:36
增城市小楼镇何仙姑的传说:13岁时吃道士送桃子得仙缘 被逼婚投井又复活
电视剧《八仙过海》里风趣的神话故事,让观众们津津乐道。有书记载,八仙之一的何仙姑,确有其人。但其来历版本很多,一说她生在广东,幼年遇异人吃桃入道,后被家人逼婚投井成仙;一说她来自福建武平县,经常向贫苦 ...
14-8-30 19:49
宋朝广东第一个进士的增城福和古成之:“立学校,课农桑”
古成之(968—1038),北宋学者,字亚奭,增城福和人。进士,初任元氏县尉,因才能卓著,改知青州益书省校书郎。古成之任锦州魏城知县后,运米救济饥民,发药给民疗疾,使数千人得以生存。又“立学校,课农桑”,后 ...
14-8-29 14:52
湛菊生与增城榄雕:鬼斧神工的“赤壁游舫”榄雕栩栩如生 精雕奇珍 细刻儒雅
湛菊生与增城榄雕:鬼斧神工的“赤壁游舫”榄雕栩栩如生 精雕奇珍 细刻儒雅
湛菊生(1800—1871),榄雕大师,增城新塘人。菊生年少勤学,多次科举不中,转而专心雕刻,所雕“赤壁游舫”将苏东坡游赤壁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船底外表还刻《前赤壁赋》共537字,要用显微镜才看得到,实为稀世珍 ...
14-8-28 19:40
增城市新塘镇沙村陈大震:开创了岭南地方志书先河的“神判”
陈大震(1228~1307)南宋名臣、学者。号蘧觉。增城沙村(今新塘南安村)人。南宋宝佑元年中进士,先后任博罗主簿、循州长乐令,蕲州令,代理雷州知州、朝奉大夫知全州等职。判案严明,有“神判”之誉。宋末,请辞回 ...
14-8-22 10:50
明朝深受百姓爱戴的增城好官胡庭兰 平倭平滇屡立战功 解甲归田倡建雁塔
明朝深受百姓爱戴的增城好官胡庭兰 平倭平滇屡立战功 解甲归田倡建雁塔
胡庭兰(1507~1581),字伯贤,今荔城街县城胡屋人。少年时已是一个有名气的生员。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乡试第一,但在策论中对执政者有点讽词,被御史官剔除中选资格,竟成落第。到嘉靖二十八年(1549)再试,中 ...
14-8-20 11:30
追寻增城籍先贤赖际熙在香港的文教功绩 拜谒学海书楼觅《荔垞文存》
2014年初,增城客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曾作出几项决议,其中两项是:召开赖际熙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争取由国家认可的出版社影印出版赖际熙翰林编撰的《崇正同人系谱》(以下简称为《系谱》)。为方便专家学者查看,研 ...
14-8-15 16:38
清初岭南诗坛三大家之诗人陈恭尹:被增城湛粹接回避难 在新塘度过20多年
陈恭尹(1631—1700),清初岭南诗坛三大家之一,原籍顺德,父亲举旗反清,全家被杀,恭尹被增城湛粹接回避难,娶湛粹女为妻,在新塘度过20多年。他的诗多以感怀家园,反映民疾及描述岭南风物为主题。著有《独漉堂全 ...
14-8-15 15: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