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新塘湛若水的书院堪称教育界的璀璨明珠

11-4-15 10:3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456| 评论: 0|原作者: 贤宇

摘要: 身处礼义之乡增城市新塘镇,我一直钦佩一位古人,他就是岭海鸿儒——湛若水。常站三尺讲台的我,时常想起他在几百年前不惧高龄到处讲学,所到之处竭尽所能兴建书院,潜心授课,倾尽所能为教育的情景。湛若水,明代理 ...
身处礼义之乡增城市新塘镇,我一直钦佩一位古人,他就是岭海鸿儒——湛若水。常站三尺讲台的我,时常想起他在几百年前不惧高龄到处讲学,所到之处竭尽所能兴建书院,潜心授课,倾尽所能为教育的情景。湛若水,明代理学名臣,大教育家,初名露,因避祖讳,改雨,表字民泽,后定名若水,字元明,号甘泉,一生倾注财富与精神在教育事业上,在我国东南地区创建的书院达40所之多,门生4000余人,成为我国教育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珍贵记忆。湛若水的书院,是我国教育界的璀璨明珠,光耀古今,流芳百世。

湛若水创建的书院以增城为圆心,辐射省内外,仿似他的心性图一样,孕育千万学子。明代的书院建设在湛若水时期走向辉煌,全国各地兴建的书院数不胜数,所授主题内容和内涵也不一样,有的招收军事才俊,主讲武学;有的罗织王门子弟,振兴官学,可惜事与愿违,官宦子弟滋生事端,有伤官学之风;有的主攻刻书;有的主攻方术;有的是社团组织,大兴私人办学之风,繁荣着当时的学术文化。而明代中期的思想流派里,要数王阳明和湛若水的学说影响最大,两家学术见地以及周游讲学之风风靡全国,王湛之学主宰着那时的思想界。不过,湛若水或许更懂养生之道吧,他七八十岁在南岳讲学的时候,我们的王阳明已驾鹤西去了。

大儒的长寿秘诀会不会跟他的《四居吟》有关?“春宜居罗浮,冬宜居甘泉;夏宜居西樵,秋宜居天关。何以谓之宜?顺气无乖愆。罗浮春花发,西樵夏木蕃;天关秋水清,甘泉冬背寒。四时运无穷,吾以了吾缘。”这首《四居吟》里其实包含着湛若水创建的书院:博罗罗浮山的朱明洞书院、青霞书院和天华书院,以朱明洞书院为最;南海西樵山的大科书院、云谷书院和天阶书院,以大科书院为最;广州闹市的天关书院、上塘书院,小禺书院和白云书院,以天关书院为最;若水故里新塘包含新塘西洲村的甘泉书院、新塘东江边的江门钓台、新塘镇中心的元明石室(即读岗书院)和南香山上的莲洞书院,还有县中心凤凰山西麓的明诚书院,而甘泉书院就位于若水母亲故里西洲村的北群山南麓的甘泉洞,意义特别。一代大儒湛若水在致士前后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奔走于这些书院之间,为增城乃至整个东南地区的教育事业怒放生命。

春宜居罗浮,罗浮春花发。明嘉靖十五年,贵为礼部尚书的湛若水荣归故里,偕增城东莞博罗三县学子云集罗浮山,共商教育善举,汇通各方助力,立意建院宏志。很快,罗浮山便伫立着湛若水倡办并主讲的重要讲学基地——朱明洞书院。朱明洞书院的建成,大大地活跃了增博地区的文化和思想,各方学子趋之若鹜,争入这个身处罗浮山腹地的道教“第七洞天”朱明洞的著名书院,和鸿儒学子一同论学名山。湛若水对朱明洞书院钟爱有加,早在学生时代就有意向要建造这一座书院,所以他在罗浮山讲学时留下了不少诗篇。湛若水在罗浮山朱明洞选择地点筹建书院时写下《兼卜朱明两洞诗》:遂卜朱明西,乃兼朱明东。东西如日月,天地普悬同。何以爱东洞,虾蟆起青空。何以爱西洞,麻姑笑芙蓉。朝日未出时,先见东海红。新月欲吐夜,坐待西岩中。日月互来往,吾以观无穷。

此诗流露出一代大儒湛若水对罗浮山的钟爱。致士后,他常常上罗浮山讲学,朱明洞书院是重要教学基地之一,《罗浮四诗》可窥见大儒心意:人事百窘逼,望山心一怡。苦乐本无门,惟人自致之。祥禽困雕笼,幽鸟择高枝。鹪鹩乃自足,琐琐亦奚为。北风吹宿雾,天宇何寥廓。罗浮众仙人,为我开云幕。替芴非素心。泉石有夙约。得所自得生,忘景亦忘乐。步步上飞云,一步度一劫。劫尽见真源,一切了缘业。下看金乌忙,长啸玉兔捷。而我本无为,宇宙同超越。昔欲卜朱明,以为元明宅。非为绝人境,远道迅所适。凿石开院门,摩萝补石隙。闲携二三子,来共散书册。念此三十年,志愿会须得。

湛若水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自他在罗浮山筹建朱明洞书院后,上罗浮建院讲学问道求学的鸿儒学士众多,方献夫在金牛,黄泰泉在泰霞,庞弼唐在黄龙等,一时,罗浮山因为湛若水的带动,成为了名声远播的宣扬儒家理学的名山。夏宜居西樵,西樵夏木蕃。西樵山大科书院是湛若水最早的一个重要讲学基地,位于南海西樵山腹地大科峰麓,西天湖畔。西樵山,林深苔厚,幽渺冰莹,自古以来就凭人文与历史文化的丰厚征服了南粤的文人雅士,因此被美誉为“南粤理学名山”。这其中有一位贡献突出的理学家大教育家湛若水。

嘉靖年间,湛若水因母离世回家奔丧,更见当时朝政日趋腐败,甘泉再无意仕宦,萌生出西樵讲学的想法。大科书院的建成,使西樵山这座南粤名山光辉万丈。湛若水偕好友门生钟景星邓顺之等人办学西樵,霎时吸引了四方学士负箧曳屣来到大科书院论道求学。南海地区的人们至今不忘若水之功,肯定的说“湛若水是西樵山的理学文化和书院文化的发起人之一,他与西樵山结下不解之缘……”此言十分中肯。湛若水81岁的时候还在重阳佳节携学生与乡亲父老一起登高,攀上西樵山大科峰见日台饮酒放歌,登高抒怀,写下《大科峰登高诗》“九日携壶上大科,天歌一曲宣天和。浴沂六七惟童冠,孰与诸贤父老多”。湛若水与西樵山确实缘分匪浅,而后,他还在西樵兴建了另外两座书院——云谷书院和天阶书院,大大兴盛了西樵理学文化和教育风气。

西樵山至今仍保留了许多湛若水的真迹和传说。饭盖岗的仰辰台就是一处流传着关于湛若水的美丽传说的地方。湛若水的字体自成一格,写字之笔乃是西樵山中茅草做成是也,人称茅龙笔,如今在玉廪峰饭盖岗一块大石头上的诗歌“仰辰台上仰辰游,一曲歌声彻九州;感得圣恩深似海,外臣早许作巢由。”,据说这是西樵山最大的最有湛若水茅体风格的摩岩石刻。关于仰辰台该地流传着这个美丽的传说,就是:相传湛若水在饭盖岗下埋藏着大量金银财宝,谁能将他的诗歌一字不缺一字不错地读出来,饭盖岗的“饭盖”就好像“芝麻开门”一样立刻自动打开,吟咏者便可取得下面的金银财宝。

这个传说或许能满足寻宝者的心愿吧,我不是寻宝者,所以我认为这个传说不太符合人物性格。湛若水一生倾注财富在全国各地捐助书院,他是一位高官,有厚禄,但是营运书院的花费不菲,在他建造的书院里就有28间得其“馆谷”(贫困有志好学的学子可以得到书院的资助,相当于现在的“扶困助学”。),这种情况下他要是有大量财宝也会拿来建造和发展书院吧,怎么舍得把它埋藏在地底,浪费它的价值呢?

不管怎样,西樵山没有忘记湛若水,因湛若水更加闻名;湛若水深爱着西樵山,故讲学西樵,探求理学,锤炼心性,使西樵“南粤理学名山”的雅号更响;异乡西樵生生世世记得增城新塘来过一位理学名臣、大教育家——湛若水。秋宜居天关,天关秋水清。广州闹市天关书院可以说是湛若水荣归故里后的快乐大本营。他在广州小北门外郊(今广州市法政路的湛家大街)买下大片的土地,兴建了颇具规模的湛家园和天关书院,在羊城居家交游,设帐授徒,兴学育贤,繁荣着一方教育大举。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