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市派潭镇邓村石屋和鹅兜古村落:刚柔相济的邻村,亟待走出经济困境

14-12-8 04:4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535| 评论: 0|来自: 增城社区报

摘要: 派潭镇是增城客家人聚居的地方,他们多是明末清初从福建、梅州等地迁入本地,在此地留下不少融入鲜明客家文化色彩的古村建筑。鹅兜村和邓村石屋相邻不过数里,是派潭镇两个客家人聚居的古村,开车从一个村子兜进另一 ...
派潭镇是增城客家人聚居的地方,他们多是明末清初从福建、梅州等地迁入本地,在此地留下不少融入鲜明客家文化色彩的古村建筑。鹅兜村和邓村石屋相邻不过数里,是派潭镇两个客家人聚居的古村,开车从一个村子兜进另一个村子,只需经过一条一公里的水泥小道,耗时最多不过5分钟。

2014年夏的洪涝摧毁了鹅兜村大片古屋,所幸最主要的“碧峰家塾”一带主屋并未受损。但两个古村经济落后,村民大肆放养鹅、鸡等家禽,导致村中卫生较差。邓村石屋人和鹅兜村人都在等着有人能开发投资这片土地,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十年来,不断有人看中我们这里,准备做旅游投资,但是老板一个换一个,仍然还没有动静,也没有弄出什么名堂,眼看村中的古屋一间间倒了,我们也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村民石荣兴说这话时几乎老泪纵横。



古村印象:邓村石屋、鹅兜古村,一刚一柔并济之美


邓村石屋依山傍水水,村前和所有客家围屋建筑一致,开出一口半月形池塘,以迎合风水学说。进入村子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声名斐然的石屋,而比石屋更早进入视线的是一座七层四方形风火山青砖碉楼。和瓜岭村的四角碉楼不同,石屋碉楼中规中矩,四四方方,占据村中最高的地理位置,一股凌然不可侵犯之势。碉楼视野开阔,便于观看全村各个角落。

石屋的布局传承了客家围屋精神,以祠堂为中轴,对称横纵向各建两列居屋。祠堂面阔五间,为三进两天井院落四合院式布局,主体建筑为风火式山墙硬山顶,穿斗式两家结构。石屋内部数十座屋居以小廊贯通,又相互穿插、回环,颇有一番苏州园林设计的匠心。驼峰斗拱,瓜柱和梁枋都精心雕刻着各种山水、花鸟或人物故事,颇具欣赏价值。

而最值得欣赏的是,石屋布局合理、设计独特改变了石屋原本的容量,让其有一种“迷宫”般的扑朔迷离之感,造成视觉延迟。而对追求简单的人而言,石屋又有自己另一套奇特设计,在石屋内部的祠堂,二进和三进天井之间,各有一道拱门,拱门下一条长长的笔直的走廊直通两边各三座的竖屋,每座竖屋之间,均有一个长长的天井,天井与房屋走廊连接处,则用一方长条石搭起,使人不用绕行则可从这一头走到另一头。

它的墙体质量又是极高的,坚固、垂直,每一个小屋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结构。而退居整体,又可以很好的融入石屋这个整体中。鹅兜村的古村居充分体现了广府民居与客家围屋的相互融合,它的建筑本身以及屋檐、装饰等的设计,都具有鲜明的清代广府传统民居特色;

然而在布局上则是非常明显的客家围屋式构造。俯瞰古村的规划布局,所有的横屋和竖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合围态势,而最典型的一点,则是整座大屋的最里边,还有着一个长方形的院落,院落后面,还有着一列两层的房屋,一字排开,约有十余间,房屋外面还连着走廊,二层走廊外用青砖砌起花式护栏。

如果是石屋给人的感觉是硬汉,那鹅兜村古居就一定是位“花姑娘”了。后者显得更贴近老百姓生活,土木结构,青瓦、小窗,冬暖夏凉。屋体并不高,给人小巧玲珑,紧致感。石屋总体拔高了屋体高度,显得更加威严、庄重。鹅兜村的古村居充分体现了广府民居与客家围屋的相互融合,它的建筑本身以及屋檐、装饰等的设计具有鲜明的清代广府传统民居特色,然而在布局上则是非常明显的客家围屋式构造。

现实困境:放养家畜,何处能落脚?

阿华手中的竹篾条快速穿过罗兜的空隙,只消两三个小时,一个形状规整,实用价值极高的罗兜,就在阿华手中成形了。碧峰私塾,昔人已逝,空余下空旷的旧居,这里成了阿华每日上班的地方。他每日扛着颜色上乘,韧劲十足的兰竹,熟练的将其剖开,从中分出一根根几乎同长同宽的竹篾条,取其精华,迅速化腐朽为神奇。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