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湛汝松追寻明朝大儒湛若水的史迹 通过文学形式系统了解先贤的梦想

22-2-2 08:07|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776| 评论: 0|原作者: 湛汝松|来自: 《丹荔》

摘要: 湛若水(1465~1560),广东增城人,世称甘泉先生。他早年拜陈献章为师,钻研心性之学,创立“随处体认天理”学说,成为岭南心学传人。他历任南京礼、吏、兵部尚书,提出“刑德并用,以德为主”的治国方略。他提倡“ ...
湛若水(1465~1560),广东增城人,世称甘泉先生。他早年拜陈献章为师,钻研心性之学,创立“随处体认天理”学说,成为岭南心学传人。他历任南京礼、吏、兵部尚书,提出“刑德并用,以德为主”的治国方略。他提倡“德业”与“举业”合一,在各地创建书院四十多所,弟子三千多人。


湛汝松是广州市增城开发区管委会退休干部,中共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退休后坚持行走乡村收集荔乡文化,在各地报刊发表大量文学及文史作品。在大中小学、企业、社区作多场文化讲座。出版有《品味新塘》》《荔乡拾贝》《寻觅甘泉》《荔枝红了》《守望荔乡》等八部著作;获奖主要有中国当代散文奖、广东省第4届民间文艺著作三等奖,上海市24届中小学幼儿园优秀图书评选活动二等奖

湛汝松生于甘泉先生故里增城新塘。童年时,听过很多乡亲讲甘泉先生的故事,湛汝松常为家乡有一位名人自豪。20世纪80年代初,增城开展文物普查,湛汝松当时正在新塘文化站工作,而文化站又正好是在甘泉先生创办的读岗书院遗址上。普查时,湛汝松听到不少关于甘泉先生的传说,便萌发了寻觅甘泉遗迹,通过文学形式让人们系统了解先贤湛若水的梦想。

湛汝松寻觅甘泉文化之旅从增城首次文物普查的1982年开始。可以说,旧版《增城县志》是湛汝松最先的导游。根据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湛汝松撰写了《新塘的来由》和《新塘·怀枝·湛若水》两篇有关甘泉先生的小文。文章虽然幼稚单薄,也被广州市文化馆《白云集锦》和广东省文化馆《木棉花》选用了。接着,在民间故事普查中湛汝松整理的《甘泉题匾》和为增城修志撰写的《湛甘泉与新塘文化》也被有关书刊选用。

其中《新塘·怀枝·湛若水》《湛甘泉与新塘文化》还被到新塘考察湛若水遗迹的日本汉学家志贺一朗译成日文选入他出版的《王阳明与湛甘泉的旧迹调查》中。边行边记,成效初见。正当湛汝松满怀信心,准备从读岗书院开始,系统收集资料,撰写甘泉文化系列文章时,组织却把湛汝松调到增城改革开放前沿的工业加工区(增城开发区前身)工作。面对全新的经济管理业务,湛汝松毅然放下业余爱好。寻觅甘泉文化之旅的航船,也在启发的港湾暂停了。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的读岗公园)


十五年后,当湛汝松还在工业加工区站最后一班岗时,为了编制南香山产业园规划,湛汝松与同事在当时永和镇公安村人的带领下,斩荆棘,穿芒丛,攀上南香山顶峰公明顶,俯览山下准备作开发区用的热土。此刻,甘泉先生在南樵办莲花书院的历史记忆又在脑中浮现。当晚,湛汝松把所见所闻所思写成散文。于是,散文《登上南香山》便在2003年5月21日的《增城日报》与读者见面了。

2003年5月底,湛汝松离岗了。第一件事就是以文学爱好为动力,重启寻觅甘泉文化之旅。湛汝松从读岗书院遗址出发,与文友一起先到镇区墟大塘为新塘溯源,到东江岸边追忆钓台故址,到新塘中学抚摸尚书府的岁月尘烟,再到新塘三中寻觅甘泉书院的痕迹,到天蚕山下拜谒甘泉陵园。接着又在宁西镇干部的带领下,穿山路,爬陡坡、钻丛林,甚至借助绳索攀峭壁,登上南香山寻找莲花书院遗址。

遗憾的是,湛汝松和大家见到的只是“湛子洞”摩崖石刻和伴着莲花石流淌的甘泉。事后我把所见情景记在散文《寻觅甘泉》中,刊在当年6月18日《增城日报》中。2007年5月,我在网络开设了《新塘拾贝》博客,把《寻觅甘泉》及多篇关于湛若水的文章置于“若水甘泉”专栏中,想不到引起不少读者和媒体的关注。《南方都市报》和《广州日报》记者还专程来新塘邀请我当寻觅甘泉遗址的向导。事后,两报都分别在各自报纸发了“寻找湛若水”专版。

2008至2010年间,我先后应邀参加增城广场、新塘文化中心和广州二沙岛南粤先贤公园为湛若水立像的揭幕仪式,“表哲人之节概,倡先贤之精神”,社会对先贤的敬仰,为我寻觅甘泉文化之旅的航船扬起了风帆。家乡增城,是甘泉先生的故乡。我的寻觅甘泉之旅,就从故里启程。

西洲村甘泉洞、新何村尚书府、甘涌村读岗公园、群星村义士祠,陂头村天蚕山、还有甘泉先生发动开掘的新塘墟大塘、“怀核以归”培育荔枝的四望岗、创办莲花书院的南香山、创办明诚书院的荔城西角巷……凡有甘泉先生足迹的地方,我都去寻访。接着,我把寻觅范围扩大到甘泉先生求学师从陈献章之地的江门,创办书院,讲学育贤的西樵、罗浮,退休后居住并讲学的广州越秀区;最后旅足踏遍广东省内已知有甘泉先生历史遗迹的地方。

首次触摸到南香山莲花书院遗址是我最兴奋的旅程。在此之前,我从史籍中知道莲花书院不仅是甘泉先生在家乡增城创办最大的书院,而且是他所创书院设置赡田,扶贫助学规模最大的书院。但湛汝松多次登山,就是找不到书院的遗址。2009年11月23日上午,学生说有人发现书院遗址。湛汝松立刻与当地电视台记者相约登山寻觅。

下午三点,一行六人带着摄影器材出发。湛汝松和大家钻草丛,避荆棘,爬峭壁,过小溪,遭虫蚁咬,受落石击。下午五时多,终于在密林的碎砖堆找到莲花书院一截断壁残垣;接着又在近处找到“海阔”“天空”刻石。当晚,湛汝松激动得夜不能寐,连夜写了散文《触摸莲洞书院》,借《增城日报》向外界披露这一信息。

2013年初,湛汝松参加广州《文史纵横》作者座谈会,有政协委员提出,粤中有“三樵”。惠州的东樵罗浮山,佛山的西樵山,早已人皆共晓,但为什么广州大部分人还不知南樵就是增城南香山?面对提问,湛汝松接受了文史部门的委托,重新到南香山及周边考察,撰写了《南樵,穿越增城历史的文化名山》。此文先在《增城日报》首发,接着被广州《文史纵横》转载,广东人民出版社又易名为《从南樵到南香山》收入《广州的故事》第五辑中。


(2009年11月23日发现南香山莲花书院遗址后,湛汝松和同行人的合照 )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