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它以后发展方向在哪? 叶牛平:主要体现在三个“新”。一是承担新使命。增城开发区是广州市第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市“十二五”规划和广州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赋予增城开发区新使命:建设成为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广州东部综合性交通枢纽中心、广州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带、广东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 二是发展新产业。增城开发区作为广州重点谋划建设的战略性发展平台,将被打造成为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我们将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依托广本和北汽两大整车项目,着力发展汽车产业和其他先进制造业,做好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高端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谋篇布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此同时,抓好牛仔休闲服装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三是创新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改变传统开发区只有工厂、不见城市的发展布局,依托良好的生态和新塘城区建设改造,推动形成在每一个产业重点发展区都有一个成熟的具有现代化山水城市形态的综合性生活配套区域,实现产业和城市融合,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地方,又是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经济集聚的地方,不仅宜业,而且宜居。 农民脱贫致富途径有三 ◆羊城晚报:如何让北部山区的农民实现致富? 叶牛平:为了让北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我们有几项措施:一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实施生态保护的北部山区镇实行转移支付和经济补偿,确保北部山区镇的正常运作和履行公共服务管理的基本职责,避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实施盲目或过度的开发。这其实是南部反哺北部的体现。 第二,让生态优势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和现实收入。在加强保护生态的同时,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比如培育增城迟菜心、增城农产品十宝品牌,让普通农产品成为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绿色产品,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建设和完善绿道、生态旅游景区、高档的星级酒店等设施,鼓励农民开办农家乐、农家旅馆等,形成一个吸引都市游客的服务体系,这其实就是把消费、城市购买力引进到北部生态区,把市场引进村里、田头、农户家,让农民足不出户也能把产品卖出去,我们把这个称为“乡村shoppingmall”。据统计,在绿道边上的农民比非绿道边上的农民收入要高50%。 第三,大力推进转移就业,减少农民对生态资源的依赖。实现北部山区农民致富的根本路子还是要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我们通过免费培训、订单培训、推荐就业等方式,想方设法帮适龄就业人口到南部城区及周边城市就业,让他们有稳定的现金收入。近年来,已经成功转移12万农业人口。第四,对于确实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我们通过制定实施民政、养老、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六大保障体系”和借力扶贫“双到”机制,确保他们能够实现脱贫和保障“底线民生”。 增城人不分本地外地 ◆羊城晚报: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并把新塘作为试点。能介绍一下具体的措施吗? 叶牛平:目前,新塘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有的村已经是一个城镇的规模,但管理模式还是村管模式。我们现在就是要让社会服务管理的资源下沉、服务功能延伸;同时,要着力培养“新增城人”的精神,要把大家融合在一起,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是增城人,最近我们决定每年拿出300个户籍指标,让外来务工人员参与积分入户和引进人才。 目前,我们通过在试点村建立“一站三中心”(即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工商企业和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外来人员文体活动服务中心),来探索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这些服务管理机构都是市、镇、村联动组建,所有工作岗位都是开放性招聘,不分外地人、本地人,凡是生活在新塘的人,都能参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