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中新公社创办企业的回顾

12-1-2 04:31|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738| 评论: 0|来自: 增城市政协

摘要: 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继而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随后不久,毛主席发出了“人民公社好”的指示,这就是当时家喻户晓的“三面红旗”。在 ...
改革开放促进社办企业的发展

增城县中新公社社办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过风风雨雨。正当社办企业按照“立足生产,面向市场”方向前进取得较好成绩时,有的人却指责是脱离了“三就地、四服务”(即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社员群众生活服务、为发展集体经济服务、为公社积累资金服务)的方针,是“走了轨”;请个技师指导生产,又说是“黑师傅”;甚至有人说社办企业与国营企业、供销社“争饭碗”,把社办企业领导搞糊涂了。社办企业又一度陷入低潮。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报刊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中新公社社办企业的领导好像“久旱逢甘露”,又重新振作起来,放开手脚,积极组织生产,开拓市场,使社办企业再次从低谷走出来。中新综合厂开拓了工业用的“增塑剂”产品,该产品是当时塑料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材料,又是属于紧缺的国家计划分配物资。综合厂利用药厂剩余的废弃材料,在技师的指导下加工生产“增塑剂”,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要求,远销全国各地,每月生产、销售达30多吨,成为该厂的拳头产品。在改革开放初期,社办企业成为中新公社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社办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3年撤消中新人民公社,改为中新区人民政府。随着人民公社的撤消,社办企业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成立人民公社的25年来,中新公社的社办企业为公社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1、组织部份社员“亦工亦农”,增加了社员的收入。地处公社周边的比较穷困的中新大队,社员每个劳动日分配只有两角多钱,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水稻亩产平均只有三、四百斤,每年都要公社给“返销粮”。

中新综合厂组织该大队的社员用“亦工亦农”的方式,农闲时到综合厂帮工,农忙时回生产队种田,既解决该厂用工难的问题,又增加了社员收入,帮助大队、生产队走出困境,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水稻年亩产达千斤,摘掉了落后队帽子,干部社员真正领会到“无工不富、无粮不稳”的道理。
?
2、调节市场,保障供给,支援出口。在物质短缺、市场供求紧张的年代里,中新综合厂、农修厂,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弥补了国营商业和供销社的不足,把开发的产品推向市场。综合厂将大批的枣蓉推向省外,缓解了市场夏天清凉饮品的需求;农修厂生产大批出口工业用电动衣车脚架,为出口企业提供充足的货源,对发展国民经济起了重要的作用。?

3、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社办的农修厂、米机、加工厂、鱼苗场、粉厂、果苗场、农机站等都是直接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的;社办企业积累的资金主要用于支援农业生产,先后帮助莲塘大队、坑贝大队、慈岭大队建起多座机耕桥,为实现机耕打好基础。1982年中新公社评为增城县先进公社第三名,其中有社办企业的一份功劳。
?
社办企业在人民公社年代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民公社是“政企合一”的,企业的自主权要服从于行政指令;社办企业的方针过于强调为农业生产服务,而忽略了市场发展规律,加上条条框框的束缚,限制了社办企业的发展。历史已经过去,社办企业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股份制、责任承包企业,他们正沿着党指引的道路向前迈进。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