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要通到增城了!”一年前,当这条消息传遍增城的大街小巷,广州地铁十三号、二十一号线的规划建设一直备受市民关注,万众期待。两条地铁通达增城,这对有着千年历史的增城来说,意义非凡。可以想象,地铁时代的到来,将打通增城“任督二脉”,这提升的不仅是市民的出行速度,还有城市品质和生活质量,以及浸润其中的城市文化和性格。
激活增城经济社会新一轮快速发展
十三号线一期工程、二十一号线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国家发改委审批当中,待批复后正式动工。目前,已有部分工点完成场地移交,施工单位现阶段正在进行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地铁十三、二十一号线计划2016年底建成开通。从广州城市规划实施来看,东部地区长期以来处于分散、分隔、分离的状态,因此迫切需要以东部新城为旗帜,采取统一的行动以形成空间合力优化广州“东进”的空间结构。
记者从广州地铁总公司获悉,地铁十三、二十一号线实施计划的原则:衔接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及周边城市交通线网,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支持实现珠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目标;落实广州“中调”战略,加密中心城区线网和提升线网服务水平;加强广州外围副中心与市中心区联系,既带动沿线发展,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及城市新经济增长极发展;加强城市组团之间联系,改善区域交通条件。
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深化成果,地铁十三、二十一号线两线工程的建设在配合广州“东进”发展战略的同时,将体现其在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重要作用,增加战略发展地区、2013年6月上旬重点建设地区的轨道交通覆盖,进而提升轨道交通线网的规模效益、整体效益。地铁时代的到来,将激活增城经济社会新一轮快速发展。
精细化管理系统保障安全
广州地铁总公司相关人员向记者透露,在地铁十三、二十一号线工程管理中,大力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在土建施工现场应用精细化管理系统。所谓土建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系统,即通过对土建工程从前期准备到交工验收全过程进行360度全景式分析,将明挖、盾构、暗挖、高架等8类工法共571道关键工序的管理标准和流程固化为计算机程序,实现了对施工现场每道工序的进度和质量、实体作业及实施各方行为的实时监控。
“该系统已在十三、二十一号线建设工程中全面应用,此两线还采用工程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等在线监测手段,对工程施工的关键部位进行动态监控和实时监测预警。”该人员说。面对全面铺开的地铁十三、二十一号线工程建设,地铁公司在做好日常生产安全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的风险预控。
在勘探阶段,采用多种勘探手段,准确判断复杂地质情况,如在岩土分层、断裂破碎带、地质不均匀体,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超高密度电阻率法、地质雷达等勘探方法,为地基基础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提供更准确的资料。在设计阶段,对风险较大的工程,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阶段就开展风险评估。
在工程施工前,注重对周边环境、地下管线、建(构)筑物及基础情况等摸查,每个项目开工前就形成周边环境调查、管线调查、地质情况调查三个报告,有效防范地质风险。在建设过程中,对地铁范围内的所有风险点、风险源全面排查梳理,制定针对性防控方案,建立风险预防预控专家库,每月组织专项风险检查,全力保障地铁建设安全。
沿线镇街全力配合
地铁十三号线呈东西向贯穿整个广州城区,将有助加强新塘镇与广州中心城区的联系,为市民出行提供极大便利。新塘镇作为增城南部工业、商业重镇,地铁十三号线的建设将带动新塘镇商业、房地产业等服务行业发展并形成一个良好的商业格局,为新塘镇向都市型城市、消费型城市转变提供机遇。2013年4月1日,新塘镇召开地铁十三号线征借地拆迁工作动员大会,并根据辖区内地铁十三号线征借地拆迁工作的总体部署,专门成立了六个征借地拆迁工作小组。
“各工作组根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安排,分工合作。”新塘镇重点项目办公室主任李锡波介绍,新塘镇实行挂村领导负责制,由挂村部门牵头,国土所、规划办、城管中队、重点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办,安排人员落实包社包户责任,根据时间节点要求对宣传动员、摸查登记、测量勘界、协调签约、实施拆迁等有关工作进行科学分工和工作倒排,确保地铁十三号线新塘段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