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市杰出侨领郑景贵:只身闯荡南洋 创造财富神话 家乡从事慈善事业

14-9-6 06:2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105| 评论: 0|原作者: 朱佩坚

摘要: 郑景贵(1821—1898)为马来亚侨领,原名嗣文,增城福和人。马来亚锡矿业巨子。倡建增龙会馆,兴办华侨学校,被英国殖民当局授予其“甲必丹”武官职衔。同治九年(1870)直隶大水灾,捐巨款赈济。李鸿章上报朝廷褒扬 ...


郑景贵侠义心肠,联络同乡,出资出力购置公共墓地,将那些无法查找家乡亲人的葬于公墓,共同拜祭。那些能找到家乡亲人的则将骨灰运送到香港的东华医院,再转送回新塘的宝善堂(今新塘医院),通知亲人认领。他出巨资捐助东华医院,又倡导并出资成立旅港增邑增义堂,团结旅港乡亲一起做善事。

旅港增邑增义堂成立于1889年,如今还坚持每年组织同乡到增城人公共墓地拜祭。另外,但凡增城同乡初到大马,景贵先生均安置食宿,直至找到工作有了落脚点。而今马来西亚增城同乡所以如此众多,而且安居乐业,多有成就,与景贵先生鼎力照顾有莫大关系。

他最大的捐款是给清政府的,主要有两笔。同治九年(1870)国内直隶(今河北省)水灾,哀鸿遍野,总督李鸿章写信请郑先生捐款救济,他便以母亲赖太夫人名义捐了一笔巨款,李总督立即将他的义举表奏朝廷,奉旨颁赠“急公好义”牌匾以表彰他故乡的门庭。

这笔款的具体数目清单据说还保留在台湾。光绪十一年(1885)法国殖民军从越南进犯犯广西,当时是张之洞做两广东总督,景贵先生又捐巨款为刘永福的黑旗军购买武器,最后打败法国军队。这是没落的清朝少有的一场胜仗。张总督把他的事迹表奏朝廷,朝廷以其赤诚爱国,赏赐他及妻子林氏夫人以二品荣誉官衔并封赠三代。

其他的善事更是不胜枚举。在马来西亚,但凡振兴教化、赈赈灾恤贫、修桥造路乃至施医赠药等善举皆义不容辞,而所捐必巨。他从1865年起,就捐助槟城的大伯公庙、增龙会馆、五福书院、岭南古庙、何仙姑庙等,甚至资助英国人办的大英义学。对家乡的教育他尤为重视,曾在广州捐三千金已设立进学册金局(奖学金),又出资建增江书院,为县学捐进庠册金。

景贵在家乡买良田1000多亩,收田租用于福和地区修桥整路,赈灾恤贫,兴办教育。现居中新、曾读黄埔军校14期、现已104岁的郑国雄老人讲,1948年淮海战役后,他回到郑新村当管家,管理这些田产。当时增城第一任县长罗声带的东三支游击队在福和山区活动,郑国雄带人担了10担谷送给游击队,罗声很奢侈地用咸鱼招待他。

郑景贵的家世及对后世的影响


郑先生的元配夫人林氏,还不到十五岁就和他结婚,那时郑家贫寒,林氏即助郑先生耕种,同甘共苦。郑先生二十岁出国后,养母之责便全部落到她的身上。林氏夫人有男子气概,她将家务一肩承担,于极困难环境中,养成坚贞志节。郑先生在海外经商致富后,怕母亲年老,不便出洋,便留夫人在家乡服待老母,自己则两年回家省亲一次。

郑先生领二品官衔后,林氏夫人便被封为二品夫人,在邑中很有地位。邑中盗贼知道郑家有钱,曾前后两次来攻,都为林氏夫人督率乡人击退,足见她的智勇过人。她年老时移居香港,依然精神奕奕,走路不要人扶,毫无龙钟之态,民国二十一年,她才在香港逝世,享寿一百零七岁。

郑景贵有子九人,名大养、大仁、大日、大平,大昌、大元、大器、大祥、大金,四子大平(1876-1935)最为杰出,动业不下于他的父亲。1918年第一个获准发行个人钞票,成为金融业的泰斗之一。大平也在槟城活跃,一度成为槟州中华总商会董事。景贵先生的孙曾辈也已事业成功,如香港的国安、国生、以及曾孙中枢(郑中均中学设有中枢楼)、中邦,都有祖上遗风,乐善好施。

国安曾任旅港增城同乡会会长,中枢任副会长和同乡会学校董会董事,对同乡会的贡献很大。郑景贵对后世的影响如今依然很大,他资助建成的各类古庙和积极促成的增龙会馆,对维系乡亲感情、传播保留中国传统文化作用巨大。据马来西亚增龙会馆总会长黄润松讲,他们非常重视家乡传统的保存,媳妇和女婿回家一律要讲客家话。

他们特别敬重何仙姑,每两年为何仙姑像换衣服的仪式搞得庄重而恭敬,为了找到质地好的衣服,他们还托增城侨联《荔乡情》编辑部到广州潮州寻找。香港增邑增义堂、旅港增城商会、旅港增城同乡会每年举行两次敬老助学大型茶话会,近千增城乡亲相聚一堂,共叙乡谊,也是拜景贵先生所赐,他当年留下的一栋物业租金足以支撑同乡会活动的费用。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