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从增城明朝解元胡庭兰等人的际遇看古代科举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15-12-10 10:55|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048| 评论: 0

摘要: 我是听着增城解元胡庭兰、宋湘和林大钦的故事长大的。林大钦是潮州人,明嘉靖初年的状元;宋湘则是清朝著名的客家才子。民间传说很离奇,说林有换头术,而宋“爆肚死”(客家人骂人的话)。原因大概是他们两个都是忽 ...


他27岁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不到十年,做到了二品大员,封赠三代,俨然世族矣。后来,他凭借儒家风教在农村的强大影响力和号召力,联络在家乡的举子罗泽南和他的学生、郭嵩焘、刘榕、左宗棠之流,创立湘军,戡平大难,拜相封侯,成为晚清“中兴四名臣(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之首。应该说,没有科举,就没有曾国藩和他的历史舞台。

科举作为一种制度,自创立以来,其内容和形式一直在完善和变化当中。在此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唐代主要以诗赋取士,宋沿唐制而有所增损。明清以八股文取士,题目和形式都有规定,内容是四书五经。《儒林外史》有一处说到范进的同学魏好古求见来巡考本县学子的学政周进,要求他考考自己的“杂学”(八股之外的诗词歌赋等),周学政大光其火,“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说汉唐!”把魏好古打了一顿屁股,赶了出来。

明清时期正式的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和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拿胡庭兰来做说,他在参加广东乡试大考之前,必须先参加由县、府、院组织的一系列小考,叫做童生试,合格者成为生员(俗称秀才)。生员中之优秀者,就获得参加乡试大考的资格。乡试中了,就是举人,有资格当官了(候补官员),胡庭兰参加广东乡试中的是第一名,叫解元,身价尤高。

据说胡庭兰中举衣锦还乡时,万人空巷,全城官绅百姓都拥到增江河边迎候,争睹胡解元的风采。中举后的第二年春天,胡庭兰在北京参加由礼部举行的会试(会试中试者叫贡士,也叫新进士,第一名称会元),又考上了。接下来就是皇帝亲自在金銮殿上策试新进士,叫做殿试。殿试对会试的中试者不再筛选和淘汰,只是把结果重新排名,分出一甲、二甲和三甲共三榜。

一甲只有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如果集解元、会元和状元于一身,就叫做“连中三元”,是极其罕见的现象。胡解元殿试名列三甲,被分派外地为官;而比他早十多年中举的林大钦是解元而兼状元,即时授官从六品翰林院编修。清嘉庆初年宋湘中的是二甲(他也是乡试解元),也入了翰林院,先短期学习后授官。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唐,到清末的1905年废止,延续了1300多年,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和中华文明的演进。科举及其伴生的文官制度,在十八、十九世纪传到西方,在当时向中国学习的热潮之下,西欧各国纷纷根据各自的国情建立起了自己的文官制度。因此,科举被誉为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并不亚于造纸术和活字印刷。

孙中山先生说过:“英国行考试制度最早,美国行考试制度才不过二三十年,英国的考试制度就是学我们中国的。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这是有历史根据的。前段时间我在一篇文章里曾提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产生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完善的政府管理制度和民间自治协商体系,成为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思想来源和制度来源”,科举及其文官制度就是其一。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