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区石滩镇麻车村的舞火狗:由明朝瘟疫而来 寄托村民美好愿景的独特民俗

17-9-30 07:2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187| 评论: 0|来自: 增城社区报

摘要: 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麻车村的舞火狗,是600多年前该村群众为抗瘟疫而形成的一种民俗活动,经过历史演变,现已成为一项节庆性的大型民间艺术活动。麻车火狗以竹篾、粗香为材料,编织成巨龙戏珠、双凤朝阳、麒麟吐玉书 ...


刘显武回忆,从1943年到现在舞过5次,这5次也是他亲身参与或见证的5次历史。“麻车之前分5个村,舞火狗时分为3个境。每个境都要舞一晚,数量单位境即为社的意思。每次舞火狗的流程基本相同。先要提前一个多月开始组织人力进行砍竹、编织等。如舞龙需要60多人,其他的道具视情况定人数。麻车有18个合作社,每个合作社出18至20人参加活动。”

1986年,全省发动挖掘民间历史文化传统,增城市号召和支助“麻车夜色”传统火狗。 在织火狗期间,刘显武表示自己很用心学习,经过其叔父的认真教导,特别是指出各种尺寸和各样数量,使他很快就学会织龙基本情况。三年后,增城市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特别邀请麻车村再舞一次夜色火狗到荔城镇表演。而这次织火狗,刘显武再次全程参加。对织龙的流程已十分明白的他,又把全部的龙由头到尾各样尺寸都记下来,制作成一本小册子。

熟知编织及流程工匠仅6人,传承与推广还需找寻出路

刘显武表示,早期舞火狗即使没有任何酬劳村民都踊跃参加,从1986年开始需要付给参与舞火狗的人员经费,从5元一天曾提升到7元,再到100元,如今200元一天也没有人肯干。目前还有些老艺人,知道全套麻车舞火狗的编织和程序的资深老师父大概6人左右,而年轻一代,由于缺少锻炼,功夫欠佳,不能独挡一面。

石滩镇科教文卫办副主任廖思霖介绍,因在材料、制作道具和现场舞火狗等方面需要大量经费支出,故每举行一次舞火狗要耗资数百万元,1986年的演出政府有财政补贴。2010年举办的这次,线香和竹子从湛江和广宁采购,选材均挑用最好的,当时亦有珠江三角洲十多万人前来观看,政府提供了安保力量支持。

他表示,也曾想过结合增城旅游资源把舞火狗的名片再次对外推出,关键是需要更多人来关注与支持这项民俗。分管麻车宣教文工作的村党支部委员刘德照向记者介绍,刘显武手中有本制作舞火狗的具体流程图纸,每个环节都有详细记录,这是他凭多年的历次制作经验写、画整理出的。

编织舞火狗的道具类似编箩筐,目前还有三十多人会编这套工序,每个道具在编织的时候都有专人指挥。每次制作时,刘显武就会给某项道具的制作者其中相关部分的图纸,再由资深老师傅在旁指导。但这本“宝典”在其家中存放,目前并没有流传开来。

本土知名文化学者湛汝松在其乡愁乡韵系列《荔枝红了》一书的自序中写道:“有近千年历史的石滩镇麻车村是增城人口最多的村庄。村里有广州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刘氏宗祠,有别具一格的汉明公尚书祠和崇文重教的文笔塔等历史古迹,但独秀于广州的却是麻车舞火狗的习俗。它是一份麻车人用民间艺术寄寓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希冀的珍贵文化遗产。”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