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甘泉三字经》概括了湛若水人生的主要事迹 心学主旨 教育及政治思想

19-8-17 01:4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703| 评论: 0|原作者: 湛柏欣|来自: 大明真儒湛若水

摘要: 祖籍增城区新塘镇的明朝大儒湛若水,少年在增城新塘长大,青年求学、中年为官、晚年讲学,他享有高寿、著作等身,所以要简明扼要地概括湛若水的传奇一生及主要学说实非易事,后来“湛若水研究学会”的湛柏欣想到可以 ...


 
●使安南,却厚礼;西樵山,创书院。→→→出仕不久,湛若水就被派出使安南(今越南)册封安南国王,朝廷赐一品大员礼服以出行。安南国王对湛若水赞赏有加,赐予厚礼,湛若水拒不接受,安南国王以诗赞曰:白沙门下更何人。湛若水一直希望能如老师陈白沙一样办书院讲学,他见正德皇帝无心国事,趁丁忧期满,上疏养病得许的机会,正德十三年(1518年)于西樵山创建大科书院。
 
●诬伪学,志更坚;矢圣学,不动摇。→→→湛若水的学说被腐儒在朝廷上诬蔑为伪学,他和王阳明分别创办的书院,也被诬陷为“伪学私创,广收无赖”。湛若水在朝廷虽然有一定的地位,其所办的书院还是成为明代第一次禁私人书院的对象。虽被诬蔑为“伪学”还是勤于著书立说、敢于直谏一样,挫折并没有动摇湛若水从事教育的决心,众所周知,他退休后全心全意地投入办学活动中。
 
●祭东岳,告祖陵;办十事,显英才。→→→湛若水精通《易经》,在担任吏部左侍郎时曾主持祭东岳仪式。他在担任礼部尚书时,更被委以祭告皇帝祖陵的重任。他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时表现了处理国计民生的卓越才能,《国榷》记载了他留守南京做的十件事,“平物价,急无告,劝耕桑,申礼制,宣圣训,躬骑操,修武教,编保甲,厉兵马,定四民”。
 
●肩重任,屡升迁;至尚书,礼吏兵。→→→湛若水德才兼备,以人民、社稷为己任。他仕途通达,从翰林院庶吉士起多次升迁,历任过南京礼、吏、兵等三部尚书。
 
●声誉隆,皓同门;归天蚕,留圣学。→→→湛若水已年过七十还是广办书院,他本着“有教无类”的精神办学,名声极佳,甚至吸引了多位老人求学,造成“三皓”同门的教坛佳话。湛若水逝世后葬于天蚕岭(现增城区永宁镇)。后人为湛若水而感到骄傲的原因不在于他当过大官,而在于他的光辉学说。
 
●先立志,勤体认;心中理,书唤醒。→→→湛若水除了是理学家还是身体力行的教育家,他对读书的认识是很独到的。他认为读书“必先立志”,然后在生活、学习中勤于体认天理。他又说,为求自己有所领悟,使个人之心觉醒而和天理统一,这就把读书提高到发挥人的本性和体现真理的地位,而偏离了这个方向人就偏离了读书的本质。
 
●求自得,不死记;弃功利,同天地。→→→“学贵自得”是陈白沙之教,湛若水的教学也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得”的能力。“天地之心”是自然和谐而无私欲的,所以说如果读书只是勉强去“记诵”,为了“利禄”,当然是与“天地之心不相似”。试想今天的“应试教育”、“功利教育”,湛若水的话依然发人深省。
 
●心勿忘,性勿助;作圣功,贵自然。→→→“勿忘勿助”的意思是自助而不忘本,是湛若水强调的涵养功夫。在湛若水看来,作圣之功,应该是“无丝毫人力”,即自然的。
 
●君为轻,社稷重;社稷轻,民为重。→→→湛若水发挥了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直接拿君主和社稷、社稷和人民比较,得出“天下民庶实为邦本”的结论。
 
●人君心,即民心;人民心,即天心。→→→湛若水认为君主和人民是相互依赖的。皇帝自称“天子”,湛若水却说人民的心即上天的心,君主如果失去民心也就失去天心,那就等于说天子之位是以人民为基础的,这无疑是大胆、进步的观点。
 
●出以刑,入以礼;君臣民,一大舟。→→→湛若水认为治国应该刑、礼(道德风尚)并用,而且是以礼为主,刑罚为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在湛若水看来是使君主和人民对立为二,他认为君主、大臣、人民都同在一条大船上,只是分工不同。
 
●爱其亲,及人亲;念皆仁,覆天下。→→→个人要怎么为建设理想社会贡献力量?湛若水认为人人都爱自己的亲人,然后推广到爱别人的亲人,以至爱天下所有的人。这样,社会上所有的人都互相关爱,整个社会充满爱的个人责任感。
 
●人有欲,不能无;理欲一,守中正。→→→朱熹讲的“人欲”是指过度、不当的欲望,有些人却把它曲解为人的正常需求,因而“以理杀人”。湛若水在“体用一原”的基础上驳斥了“无欲”、“灭欲”等荒谬之说。他论证了人天生就有七情六欲,而不能说无,更不能灭人欲,同时还指出人应该维持正常的欲不能过度,获取所需要遵从“礼”。在湛若水看来,“人之欲”和“心至虚”是相统一的。
 
●分田地,民食足;善心生,伦理明。→→→根据“需求层次”理论,人只有满足了生理、安全这两个基本需求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湛若水也有类似的观点,认为“上下无养,则礼义廉耻亡灭而人道息矣”。他知道田地是人民衣食之根本,所以从分田地开始论述人民的需求发展;人在温饱满足后,才会“善”,有了善心爱心,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才能明确。
 
●风俗厚,礼乐兴;和气致,天地泰。→→→湛若水深刻地体会人类对大自然的责任。伦理道德明确促使风俗自然良好,良好的风俗促使文化兴旺,文化兴旺促使社会和谐,人类社会和谐促使自然界保持美好。
 
●农圃事,太平基;民不生,人道息。→→→湛若水认为农业生产是社会太平的基础,如果民不聊生,那么“礼义廉耻亡灭而人道息矣”。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