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配合 准确确定重点防控人群 一是各医疗卫生机构统一预检分诊标准,落实24小时预检分诊值班制度,依次设置了医院入口、诊区分诊台、接诊医师“三级预检分诊体系”,层层筛查、层层把关,严防死守,将每一例可疑患者指引至发热门诊进行排查,杜绝遗漏。其中,省水电医院以1天的速度,利用五个集装箱打造出省水电医院的“小汤山”。对未符合要求的发热门诊严格按照指南标准进行改造,实现了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就诊、取样、缴费和发药等区域前移,最大限度减少发热病人与其他病人的院内交集。 二是在各高速路出口、车站、港口等人群密集、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立了交通联合检疫点,医务人员会同交警、镇街人员组成“交通三人小组”24小时驻点检疫,监测到有发热、干咳等症状,有流行病学史的人员均按检疫查控流程进行了处理,及时送定点医院进一步排查。 三是抓实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配合各镇街建立“社区三人小组”(村居干部+基层民警+医务人员)开展入户排查,全面落实“防输入、防扩散”网格化管理。根据新塘镇和增江街疫情防控需要,紧急抽调派潭镇中心卫生院等3个卫生院共40人支援新塘医院和永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急抽调石滩医院、三江卫生院共20人支援增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参与“三人小组”疫情排查工作;紧急抽调基层医疗机构15人,支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看守所、戒毒所、养老机构等重点机构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 “数”说防控工作 ●多次召集各医疗卫生机构培训,分批利用“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或关注“广东卫生在线”微信公众号完成在线培训工作。先后组织16次增城区疫情防控骨干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共有1500多人次参加。 ●先后24次对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督导检查,累计出动708人次,督查医疗机构178间次,出具监督意见书33份。 ●落实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及时配备防护用品,增城区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 ●1月31日—3月22日发热门诊患者核酸检测筛查9489人,筛查率达到上级指标要求;2月16日—3月18日住院患者核酸检测筛查8846人,筛查率100%;2月12日开始按省、市有关要求做好发热门诊ct筛查工作,截至3月22日已筛查1650人。 ●迅速开展流调和疫情消杀处置。截至3月22日累计派出人员502人次,完成流行病学调查320例,消杀面积达5.38万平方米。 ●配合镇街建立354个社区三人小组(村居干部+基层民警+医务人员)开展入户排查。截至3月22日,累计排查28692人,落实健康服务管理17384人。 ●配合做好交通站点疫情管理,派出医务人员进驻辖区高速服务区、停车区开展疫情监测。共派出医务人员到各交通站点2752人次,排查163.94万人次。 ●成立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检查组,对复工复产企业进行卫生防疫指导和核查,2月11日—3月22日派出1730人次核查企业3152家,对生产场所通风、消毒和宣传教育不到位等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及时整改。 ●在增城区范围开展以整治环境卫生为重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出动病媒生物防制人员4246人次,使用病媒生物防制器械2701台次;使用灭蚊药物7268.59公斤,投放毒鼠药物6127.4公斤,清理卫生死角25407处,清理大中型滋生地835处,清理垃圾杂物11682.7吨,消杀面积达到3273.2万平方米。 ●依法开展疫情防控督导检查。截至3月22日,累计出动卫生监督员8170人次,执法车辆277车次,检查各类监管对象2007间,检查医疗机构529间次,检查公共场所839间次,来穗人员健康服务集中管理场所62间次,水厂29间次,学校252间次,检查月子中心9间次,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567份,行政处罚19宗,立案调查16宗,移送司法机关2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