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人物事迹 查看内容

增城区灰雕非遗项目传承人范毅强 既有绘画的功底 也有设计师的创意

23-1-25 07:1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21| 评论: 0|原作者: 李惜爱

摘要: 一条河从田中央穿过,河岸两边筑着石坝,河道略显宽阔。水里卧着大大小小的河石,水流激起层层白浪。大丰门水库就在抬眼望见的半山腰。这里是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派潭河的源头河段。范毅强的家在河边,石人岭脚下。在 ...

村子里旧屋瓦房一间间排列整齐,每一间的门口都贴着红对联,所有对联都是范毅强的手笔。他说自己十来岁就为村人写对联了,那时候还与自己的老师同台书写。他的爱好比较杂,写字、画画、灰雕都喜欢。他上学只上到初三毕业,没有专门学过绘画,画画是自己画着玩的。父亲和叔伯们平时做灰雕,他跟着学,加上爱捉摸,经常对着连环画模仿练习,见到什么就想办法画下来,慢慢就无师自通。

这些年他在佛山、东莞、惠州、河源等地到处打工,做过厨房、服装、户外广告、塑佛像等各种工作,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没有停止过画画、写字和雕刻。在那个工具房,一个个纸皮箱里,装着他多年积累下来的绘画和书法习作。从这些积着灰尘的习作里,隐藏着一个民间灰雕师不可复制的成长成才故事。

有两本习作非常有意思,全是少年的头像或是全身像,素描加颜色,或朴素传神,或变形夸张,恶作剧般的俏皮让人不禁莞尔。画像旁有笔迹不一的签名和落款。范毅强说画的是村中小伙伴,名字是他们自己写的,表示认可与真人相似。在书堆中,有一箱关于佛教和道教的书籍。在寺庙做佛像的许多年里,他看了不少佛经,看多了这类书,心中就有佛,在做佛像时候很快就能想出来。他说第一次去河源寺庙做佛像,双眼失明的住持,用手很认真地摸了摸他的头面,说了句“去做吧!”他就开始踏进寺庙的大门。

从塑第一尊佛像开始,范毅强就一直辗转于各寺庙,只要有人请,能接到单,他都去做。他们家传的灰雕,一直与寺庙结缘,最早是从正果寺开始,他的祖辈参与过正果寺重修时的灰雕制作。灰雕的适用范围比较窄,一般用在宗祠、寺庙、楼堂或旅游观光点等公共区域。这些年,范毅强不断拓宽创作题材,创新意象,在素材使用和表现手法上,既保留传统精髓,又与时俱进。不过市场需求量比较少,接到的订单不多,常常是接一单做一单。他很珍惜灰雕作品展示的机会,每一次都力求做到最好,因此在业界留下了好名声。

灰雕比较难学,要有绘画的功底,有设计师的创意,有在户外爬高爬低施工作业的技术,对艺术和技术都有较高要求。一个成熟的灰雕师,通常需要几十年的积累和躬身实践。虽然付出多,但往往经济收益少,因此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我做灰雕赚不了什么钱,要养家还得到处打工。因为自小热爱做这行,所以有人叫就做,就是亏本我也会接下来。”范毅强常常不休不眠作画、制图、施工,他说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觉累,很开心。

“阿强对画画有天赋,肯钻研,善创新,能吃苦,人正派。我最看好他这些素质。”这是张淀渊的评价。张淀渊退休前任派潭文化站站长,是灰雕项目申遗的策划者,他最早发现范毅强的潜质,认为可以把增城灰雕工艺发扬光大。范毅强是从民间发现并奔跑出来的千里马。灰雕师范毅强仍然在为生活奔波。他希望凭借自己的手艺能使家人过上好生活,希望灰雕工艺能为更多人学习和喜欢。这些年灰雕已经走进课堂,他是派潭中学的特邀讲师,常到学校传播灰雕文化,培养传承人。他有工匠的执着,总认为最好的作品是下一幅。如果能不断接到订单,有更多的平台展示才华,这个愿望一定会很快实现。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