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影响百年:明朝大儒湛若水和故乡新塘镇的互相成就 我本南溟客 家住增城巅

23-9-18 08:1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54| 评论: 0|来自: 澎湃新闻

摘要: 湛若水(1466-1560),号甘泉,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人士,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为明代岭南心学开篇者,他与“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相交甚笃,二人曾共执明代中叶理学界之牛耳,被时人并称为“王 ...


(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的的湛若水墓)

甘泉书院是湛若水在他的外祖乡甘泉洞建立的书院。《四居吟》诗序称:“甘泉子既归田里,置有四居焉!皆寓也。一在罗浮之朱明;一在西樵之大科;一在天关;一在增城甘泉。末能大归宇由之本宅,且以四时分居寓。春居罗浮,夏居西樵,秋居天关,冬居甘泉,作四居吟。”可见甘泉书院是他晚年重要的讲习之所。

湛氏族人在“独岗”开设了一间供子弟入读的书院,这里也是湛若水的启蒙学堂,书院曾名“元明石室”、“独岗书院”。湛若水为报答启蒙之恩,对旧书院进行了改建重修,将“独岗”改作“读岗”,是为“读岗书院”。
兴建书院之外,湛若水还设立“赡田”、“义田”,以“馆谷”资助学生。他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三点起床,随后集中学习六个小时,然后是四个小时的自修、两个小时的写作、四个小时的静坐、四个小时对白天功课的复习,只剩下四个小时的睡觉时间。据说,湛若水本人也是按照这个时间表作息的。

湛若水还在家乡东江边修筑的钓鱼台,这里既是教授门生、传道授业的学堂;又是鸿儒雅集、文化交流的场所。慕名而来新塘的名人雅士极多,明代的方献夫、霍韬、汤显祖,清代的屈大均、陈恭尹等都曾留下足迹。湛若水直到晚年仍坚持讲学,时人称其样貌“凛凛有如天神”。只要有人想学,他就一定施教,门生弟子多达3900多人。他既讲学提升理论基础,又鼓励学生应举。

湛若水活到95岁高龄,谢世前半月,他还在广州的禺山精舍讲学。当年,数位或年过七旬、八旬,或已百岁的老者慕名而来,拜在湛氏门下。一时间,师生弟子皓首研学,传为儒林美谈。这段著名的“天关六皓”佳话,被屈大均录入《广东新语》。作为与王阳明齐名的思想家,湛若水的不懈讲学,对于广东尤其是家乡增城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岭南学派在明清时期能够引领一时风骚,湛若水的作用可见一斑。

在政治、经济方面,湛若水对于家乡的贡献同样不容忽视。嘉靖中期,一些地方赌博、偷窃等歪风盛行。嘉靖二十三年(1544),湛若水与伍克刚一道发起制定《沙堤乡约》,改善地处增城西南部沙贝村的乡风民德。《沙堤乡约》在独岗书院创行。乡约主持人、乡约宾和乡约执事共65人,在这些决策和管理人员中,除主约湛若水和副主约伍克刚是退休官员外,其余均为村中14个不同姓氏中的“布衣”。《沙堤乡约》由“尚礼义、恤患难、立臧否、行保甲、躬巡省”五个部分组成,是湛若水“刑德并用,以德为主”政治主张的集中体现,也是村民自治的开创性举措。

湛若水尤其主张“重农”“恤商”。嘉靖十九年(1540),湛若水结束仕途生活,取道江浙闽返乡,在福建仙游枫亭品尝荔枝,发现了一个优良品种,便怀核而归,发动家乡人在四望岗培育。经过数代精心栽培,四望岗一带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荔枝林,就连沙贝的山岗土岭、基围田埂处处也都是荔枝。这种荔枝清甜多汁,高产易种,很快被推广至岭南各地。人们为了纪念湛若水,将这种荔枝称作“尚书怀”。

《增城县志》记载:“邑南八十里甘泉都沙贝四望岗上植荔枝十数,本名挂绿。”这种挂绿是当地人在四望岗的怀枝中选育出荔枝最珍稀的品种。清代诗人谭莹在《岭南荔枝词》中描绘当时的荔枝胜景:“十里矶围筑稻田,田边博种荔枝先。 凤卵龙丸多似谷,村村箫鼓庆丰年。”嘉庆年间番禺崔弼更是赞叹:“挂绿出增城沙贝,荔中第一品也。”从此,挂绿成了“荔中第一品”,增城也成了闻名中外的荔枝之乡。

此外,湛若水还十分重视自然生态,利用自然环境发展经济。他曾发动乡人在家乡泥沙贝壳堆积的滩涂上“挖低填高,垒石筑堰”,修筑水塘,储水养鱼。后来,乡人在村前的河湾上新修了一个大池塘,接着又在“新塘”周围筑街建铺,“新塘墟”就此而成。据说,湛若水为了给商人营造公平和谐的营商环境,亲自主持了新塘的开墟仪式。附近米场墟、铁江墟等小集市逐渐集中到新塘墟,外地的商人也纷纷来到新塘展。清初诗人屈大均赞叹道:“六月增城百品佳,居人只贩尚书怀,玉栏金井殊无价,换尽蛮娘翡翠钗。”一幅欣欣向荣的热闹图景跃然纸上。

晚年的湛若水身体硬朗,九十岁时仍视力敏锐,能长时间书写小楷,他还去游览了衡山,以慰恩师陈献章希望隐居南岳之意。湛若水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去世,享年九十五岁,谥号“文简”。著有《二礼经传测》《春秋正传》《古乐经传》《圣学格物通》《心性书》《杨子折衷》《遵道录》《甘泉新论》《白沙诗教解注》《甘泉集》等。致仕后的湛若水回归家乡增城,一方面享受着家乡的人情况味,另一方面倾尽所能造福乡里,树立了个人与家乡相互成就的最佳典范。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