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几近灭绝的增城榄雕工艺

11-7-7 05:07|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408| 评论: 0|来自: 羊城晚报

摘要: 增城榄雕其实应该说是新塘榄雕。历史上,新塘从来就是增城榄雕的中心,这里有形成规模的榄雕生产厂家,有造诣深厚的榄雕艺术家,最重要的是,这里出产榄雕最好的原材料——新塘乌榄核。据说,在新塘附近的仙村,有两 ...

增城榄雕其实应该说是新塘榄雕。历史上,新塘从来就是增城榄雕的中心,这里有形成规模的榄雕生产厂家,有造诣深厚的榄雕艺术家,最重要的是,这里出产榄雕最好的原材料——新塘乌榄核。据说,在新塘附近的仙村,有两棵乌榄树,一棵长出来的果实,核长且尖;一棵的果实,核饱满厚重。这两棵树的榄核成为当时榄雕艺术家争先抢购的对象。当然,好鞍配好马,也只有最好的榄雕艺术家,才配得了这两棵树:湛菊生,陈忠、区麟等等都没有让这两棵树失望,他们用最好的技艺装扮着两棵奇树的一颗颗硕大的核粒,并让它们的种子永存于中国雕刻历史的殿堂,使得它们更加神奇。

 



仙村原产之乌榄核。一般的榄核长度只有40毫米,而仙村的榄核长度一般可达50毫米,此枚榄核长度更是接近60毫米,价值数百元。当我要求一睹两棵奇树的芳容时,当地文化站的领导告诉我它们已成为历史,具体地点已无从考究。当然我们可以用一百个可能的理由来推测两棵奇树的消失:人为的破坏、自然的衰死或者天灾的残戮……显然,两棵奇树的消失,,不足以让我们扼腕苦叹,毕竟,增城新塘的榄雕艺术少了这样两棵树,还是不会影响她的历史地位。真正让我们觉得痛心,倍感郁闷的还是增城、新塘的榄雕在一个个大师仙逝之后,已难寻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大家,一项曾经称得上国粹的民间艺术正一天天离我们而去,而且是那么不动声色。莫非这古老的民间艺术就像那两棵古树一样,将彻底从我们的视线消失,成为记忆,并最终也无从考究?

显然,一种艺术的出现、需要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而一种艺术的发扬和光大,则需要必要的阵痛和耐心。时间,历史已给增城榄雕留下了足够的阵痛:市场的瓶颈、人才的瓶颈、发展的瓶颈……一系列的阵痛已压得这百年艺术老人有点喘不过气来,也使得我们能一目了然地洞悉她身上的所有创伤和伤疤。现在,最缺乏的也就是时间和耐心了:当榄雕以老态龙钟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能不能追溯其以前亮丽的形容,有没有信心相信她还会长命百岁地活下去?有没有良心在其将要跌倒的一刻将其搀扶?

艺术是个形而上的东西,但艺术却离不开形而下的氛围滋养。中国很多古老的民间艺术之所以会日渐式微,很大原因就是我们硬是将它们当成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尚尤物”,认为“背道而驰”和“孤芳自赏”就是它们最好的生存状态和最终宿命,听增城老一辈的榄雕艺术家介绍,20世纪70年代末,他们在艺雕厂一个月的收入同一般体力劳动者相差无几,辛苦的劳作不说,单是高标准的门槛和超低的成材率,他们就有足够的理由要求异于一般劳动者的收入。当听湛菊生的后代说这位中国榄雕大师一生清贫如水,我真的差点流出眼泪:大师如斯,何况下面的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雕工?

据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件榄雕的出口价不到两块钱,而它们一经转销至外国,其身价就递升几十倍。外国商人并不是更懂得欣赏艺术,而是懂得利用廉价生产力。想不到我们的榄雕艺术家,竟不小心成了外国资本家的剥削对象。一方面是国内榄雕价格高不可攀,另一方面榄雕出口价便宜得让人难以置信,巨大的价格落差,也打掉了国内很多人走近榄雕、认识榄雕,欣赏榄雕的念头和机会,当榄雕失去本土的生存空间时,其境外生存空间一同失去,也只是时伺上的问题而已。一个人要想得到其他人的欣赏,首先要懂得欣赏自己;同样,一种艺术要想得到全世界的欣赏,首先要做到让本土的人欣赏它。也许从自怜到他怜,从自爱到他爱,就是历史留给增城榄雕的最后耐心和机会。

增城仙村镇如今已很少见到乌榄树的身影。这个和增城榄雕中心——新塘毗邻的小镇,曾经为增城榄雕贡献出大量优质的乌榄核。据当地人介绍,这里原先随处可见绿油油的乌榄树,每到收获季节,成群结队的果商,榄雕艺术家聚集于此。果商关注的是果肉厚不厚,而榄雕艺术家关心的是核大不大。如今,小镇的周围,已很少见到乌榄树的身影,现在取而代之的是荔枝、龙眼等果树。真是“时代在变,果树也在变”,看到乌榄树的日渐减少,真为增城榄雕这一传统民间艺术捏一把汗。

新塘艺雕厂之东成路4号旧址已被当地居民买下,改建为私人公寓.1973年组建的新塘艺雕厂最先是在现在的新塘镇东成路4号,当时这里是两层高的小楼。据当时的厂长黄学文介绍,刚搬进这里办公的时候,条件甚为恶劣,当时为了说服上面的领导给工厂安上电风扇,硬是将身材肥硕的主管领导“骗”到办公地点,让他尝尝洗“桑拿浴”的滋味。最后,领导终于屈服了,同意拨款给员工装电风扇,现在,这里已被当地居民买下,并被改建为四层高的私人公寓。

新塘艺雕厂之和平路76号旧址已变成私家诊所。 1974年,随着艺雕厂规模的壮大,原来两层高的小楼已“装”不下几十号人马。于是艺雕厂迁往新塘镇和平路76号。这里原来是三层高的木楼,建筑面积比原先东成路那里要大。这个地方有幸见证了增城现代榄雕的短暂的“蜜月期”。一年后,也就是1975年,东成路的旧址扩建完毕,艺雕厂就搬回了老地方。现在这里已变成私家诊所。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