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历史文化
订阅

历史文化

民国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增城形势
民国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增城形势
1926年初,在中共广东区委的直接领导下,增城县的第一个共产党地方组织——中共新塘支部成立,从而揭开了增城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新一页。它的建立,是增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增城工人运动 ...
12-4-8 09:36
极具历史价值的增城李旭初抗日客家山歌
李旭初老前辈是增城福和花山村人,增城师范第一届毕业生,曾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十一中队政治员,福和贵章纪念小学教导主任,福和中学校长、增城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增城县第一届委 ...
12-3-22 15:48
增城市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的优良传统
广东省增城市地处广州东部,建县于公元140年前,据著名地理学家曾眧旋教授《增江三角洲历史地貌研究》一文所载(见《增城县志》附录),增城的古村庄在隋代有大敦、岗背(贝)、红花地;主要村落大多在宋元立村。按现 ...
12-3-22 14:37
为增城解放战争而牺牲的烈士李明
李明,原名陈国才,又名陈编,出生于1919年6月,是陆丰县东海镇人。父亲陈有源以买卖生猪为业。他在家中排行第三,幼年得父母宠爱。九岁进入该镇后圩小学,十三岁转入县立第二小学就读。他勤学聪颖,喜爱体育。1938年 ...
12-3-20 16:19
为解放增城而牺牲的抗日英雄萧汉
萧汉,1910年3月1日出生于云南省凤庆县勐佐乡大康村。父亲萧秉权,母亲史氏。萧汉共有兄弟姐妹十一人,他自幼性情忠厚,有正义感,见恃强凌弱者常挺身干预,深得同伴赞誉。1918年他八岁的时候,就读于大康观音寺初小,1920年 ...
12-3-20 16:17
为解放增城战争而牺牲的巾帼英雄黄超华
黄超华(原名黄宝珠),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西椎区单灶苏坑村。黄超华的父亲黄作基原在香港、菲律宾当裁缝师傅。黄超华六岁时随父母迁居香港,随即就读于香港中环区群秀小学。1937年,父亲回到南海县乡下省亲,不幸死于匪 ...
12-3-20 16:14
为增城解放战争而牺牲的烈士刘华
刘华,原名李竹康,祖籍五华县水寨镇玉茶河尾村人。家贫。少聪颖,初在村初级小学肆业,毕业于水寨振兴小学。1939年,得亲友资助在县立二中就读。在学校中共党支部的教育下,研读进步书籍,参加了"抗日前卫队",积极开展 ...
12-3-20 16:05
为解放增城市派潭镇而牺牲的烈士李一民
他出身于商人家庭,但毅然抛弃富裕的家庭生活、投身于人民解放事业,不避艰辛,不怕吃苦,最后为革命抛掉了头颅。增城派潭地区的人民在他牺牲的地方树起了丰碑,永远纪念这位忠诚的战士。他的名字叫李一民。李一民, ...
12-3-20 15:39
活跃在增城境内的抗日烈士朱骥
朱骥是从一个旧军人转变成为革命军人的。在恶劣的环境里,不畏艰辛,勇敢作战,忠诚党的革命事业,最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同他工作过的同志都称赞他对革命坚定,是个难得的好同志。朱骥原名朱扬善,又叫朱学骥,别名朱 ...
12-3-20 15:22
增城市新塘镇明代大儒湛若水墓之之谜
增城市新塘镇明代大儒湛若水墓之之谜
五百年前出了个思想家、教育家湛甘泉。他是明代人,名若水,因家居增城甘泉都(今增城市新塘镇),又据说因其父母祷于甘泉洞才生下他,得称甘泉先生,其学说称为甘泉学。湛甘泉师从理学大师陈白沙,深得其学说精髓, ...
12-3-9 17:40
南宋钟玉岩和增城崔与之的千古友谊
宋朝议大夫钟玉岩、右丞相崔与之二人的千古情谊,在宋末元初广为流传,曾经深深地感动了钟、崔两姓子孙及当地的广大民众。钟玉岩(1155-1225),名启初,字圣德,号玉岩,为钟遂和之子,钟轼之五世孙。南宋高宗绍兴 ...
12-2-6 11:03
增城市旅游产业的文脉大剖析
增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地处连结香港、深圳、广州3个大都市中间的“黄金走廊”经济区位,随着增城市经济和社会步入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广州“东进”战略的实施,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本文主要通过增 ...
12-1-25 22:23
增城新塘榄雕大师湛菊生和《赤壁游舫》
增城新塘榄雕大师湛菊生和《赤壁游舫》
湛菊生生于清嘉庆壬戍年(1802年),卒于光绪丙子年(1876年)。原名茂兰,号谷生。增城县新塘镇人。湛菊生自小勤奋抒学、博览群书,文章出众、善丹青。尤工人物,精小楷,画佛像、观音、罗汉,用笔雅淡,洒脱生动,乡人 ...
12-1-19 07:40
回忆建国初期在增城政府当干部的岁月
20世纪五十代初期,我曾在增城县第一区(现在的荔城街、增江街)人民政府工作,这是我参加革命工作的“第一站”。转眼间五十多年过去了,但这段充满着激情而又是非常艰苦朴实的工作和生活,使人永志不忘。当时一区区 ...
12-1-2 16:56
增城中新公社创办企业的回顾
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继而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随后不久,毛主席发出了“人民公社好”的指示,这就是当时家喻户晓的“三面红旗”。在 ...
12-1-2 16: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