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过山拉”山歌是增城客家的“土特产” 面临传承人的年老或将失传成遗憾

14-7-13 06:4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5461| 评论: 0|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山歌爱唱花爱贪,燕子含泥过增江……”星期三晚上8点,增城广场的乐湖湖畔歌声悠扬,增城客家文化艺术团山歌队18位成员在舞台上你一句我一句地对唱客家山歌“过山拉”,动听的旋律和幽默的歌词,让观众们一次次鼓 ...


彼时,每年的中秋节期间,在派潭大埔、高滩、利迳以及福和联安、官塘等一些村庄常可看到群众自发聚集起来唱山歌的月光山歌会。当有人乘着月色跑到村边竹林或荔枝树下唱起高吭的“过山拉”时,就有人不甘示弱地以歌回应,歌声传开,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村边树下便成为民间艺术的集会。

“歌会上以对唱居多,也有轮唱、合唱,这种山歌会大多由一些知名的山歌手作骨干,起引导作用,有时意犹未尽,会唱到次日凌晨,少数地方甚至唱通宵。”在增城客家村落的老人们的记忆里,昔日的“过山拉”月光山歌会就是一段段浪漫、美好的旧时光。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派潭利迳村有个山歌手叫赖清,会唱各种山歌调,常参加一些斗歌会或山歌擂台之类的活动,尤以“圣公”和“过山拉”唱得最好,名噪一时。“他的山歌唱遍增城几个镇,一直唱到龙门、博罗部分地方去。”派潭旧高埔村龙伯新,双头村陈桂香,福和张桂香、郭福容、谢玉梅等都是当年知名度较高的山歌手。

现有12支客家山歌队队员多是老人

“过山拉”山歌曾在增城客家山村广为流传,在福和、派潭、正果等地较多,中新镇福和地区的简塘、塘尾、官塘、塘头、联安等村落村民都会在劳动中或节庆时唱“过山拉”。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群众自发组织的客家山歌会逐渐减少,“即使个别地方有,也不能重现当年盛况。”

改革开放初期是增城客家山歌“过山拉”发展的一个高潮。当时,国内民间文化欣欣向荣,客家山歌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各镇街和一些客家村纷纷成立客家山歌队。“那时候很多客家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聚集到一起唱山歌。现在唱山歌的只有老人家,再难见到年轻人的身影。”2014年67岁的郭桂娇是增城“过山拉”山歌的第三代传承人之一。

据她回忆,以前在增城的广场、公园、街头巷尾、城镇和农村都可以听到优美动听的山歌声,现在唱山歌的人数大规模减少,且歌者大多都是老年人。在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的今天,“过山拉”山歌愈发被边缘化,年轻一代喜欢流行的现代歌曲、卡拉ok等,已不喜欢唱“过山拉”,“过山拉”随着传承人的年老或将面临失传。

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增城仅剩12支客家山歌队。其中,2支活跃在派潭镇,6支活跃在中新镇,3支活跃在荔城镇,1支活跃在永宁街。令人欣慰的是,荔城街的郭玉芳和郭观枚、中新福和的郭桂娇、石滩三江的郭锦云、正果镇的王伟忠等一批较为活跃的山歌手,仍在各地积极参加山歌演唱活动。

请大家一起将“过山拉”山歌传承下去

增城“过山拉”山歌演出中使用到的道具有:具有客家特色的演出服装、凉帽、围裙、手帕、手巾、草帽、竹板等,整个表演过程充满了客家文化气息。出于对客家文化的保护,增城客家文化研究会出版的《增城山歌精选》,收录了增城各个时期的山歌2000多首,还有各种山歌曲谱。“过山拉”山歌也因此有了文字记录,更易于传承和发扬。

为传承和发展客家山歌,郭桂娇根据前人的哼唱,加上自己平时的创作,编写了一本《客家山歌传承人山歌集》,收录了自身创作和民间收集的共323首增城当地客家山歌,并自费打印成册,赠送给增城客家山歌爱好者,“有时也会到学校开堂授课,教学生唱客家山歌,希望客家山歌能代代相传。”

近年来,增城市文化部门对增城客家山歌“过山拉”尤为重视,于2009年将其成功申请为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每年开展的“送戏下乡”活动中,安排“过山拉”山歌表演。此外,每逢节庆日和喜庆活动,“过山拉”山歌也会被安排到表演节目中;

每个星期三的晚上,增城一些“过山拉”山歌爱好者们都在增城广场的乐湖边为市民倾情表演,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对于“过山拉”山歌的传承和发展,郭桂娇和“过山拉”山歌爱好者们希望社会各界多关注这一正在逐渐消失的民间歌谣,支持增城客家山歌发展,将独特的增城“过山拉”山歌传承下去。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