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祖籍增城区正果镇亮星村的郭水房罗碧雲夫妇 捐建崭新教学楼和水泥桥

17-12-9 04:1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224| 评论: 0|来自: 《荔乡情》杂志社

摘要: 2017年7月29日,火红的荔枝已淡出人们的视线,龙眼悄然赶上了时令。这时,香港同胞郭水房、罗碧雲夫妇回到增城。老习惯,早上约人到增城宾馆饮茶,中午到正果镇中西村的乡村饭店吃个农家菜,一班早期做侨务工作的老 ...
2017年7月29日,火红的荔枝已淡出人们的视线,龙眼悄然赶上了时令。这时,香港同胞郭水房、罗碧雲夫妇回到增城。老习惯,早上约人到增城宾馆饮茶,中午到正果镇中西村的乡村饭店吃个农家菜,一班早期做侨务工作的老朋友相聚,其乐也融融。这家饭店是郭水房先生的产业,以象征性的价钱租给亲戚使用。

饭店虽然简陋,但口碑一直不错,一只白切骟鸡,一只豉油焖鹅,还有煲淋的半肥瘦猪肉、粉肠,都是土野,配上自己调皮的酱汁,味道不错的。再加上张少芳姐姐带来的自制的白榄醋,在炎热的天气下特别醒胃。中午,骄阳似火,38度的高温,让人一离开空调房就满身大汗。郭水房说要回老家亮星村走走,看看令他们常常记挂的家乡风貌。一行人先去看亮星小学。

学校已经荒芜,大门紧锁,校内校外都长满了高高的野草,但是,“亮星小学”几个大字依然十分醒目,隔着校门望进去,“郭罗碧云希望工程”的标志还清晰可见。再到老家郭屋,经过一条窄窄的水泥路,两边都种了荔枝龙眼,茂盛的枝叶争着向路中心延伸。沿途要经过一座水泥桥,桥下清澈的溪水散发着阵阵清凉。这座桥是郭水房一家捐资兴建,之前乡亲们出入要淌水过河。夫妇俩在桥上伫立良久,似乎还有一些心事……



祖辈离家乡,艰苦谋生路

亮星村位于正果镇东部,往东过了银场村就是博罗地界,属罗浮山脉,望得见的都是莽莽大山,大山流下的泉水汇集成一条水量不算小的溪流。200年前,客家人陆续在溪流两边定居,形成王、温、郭、徐、郑、林等姓氏的村落。这里景色优美,但可以耕种的水田很少,加上交通不便,人们生活十分艰难。中国旧社会,存在大村欺小村,大房欺小房的陋习。郭姓在周围属于小姓,生存的压力自然不小。郭水房的祖父感觉在家乡很难发展,毅然带着一家到广州谋生。

凭着刻苦耐劳的精神和学手艺的天份,挣扎多年之后,竟然站稳了脚跟,还挣下了一定的家业。然而,好景不长,1938年10月12日,日本仔在大亚湾登陆,经增城进攻广州。当时广州城一片恐慌,纷纷传言日本仔杀入广州会像南京一样展开大屠杀,于是四散逃难。当时香港属于英国殖民地,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郭水房的祖父还有点钱,买得起火车票,于是带着一家人坐火车逃到了九龙,在新界的偏僻乡村暂时落脚,租地耕种。

那时的香港并不比内地好,尤其是新界比较荒凉,交通不便。一家人苦苦挣扎,郭水房的父亲学得了做肠粉的手艺,靠卖肠粉慢慢积累了资金,置了一些田产,建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一家人过上了比较好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郭水房六岁那年,父亲染病去世,顶梁柱突然倒塌,一家人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郭水房的母亲是个坚强的女人,顽强地接过了生活的重担,对子女的教育也没有放松。郭水房说,母亲是他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人。

“我们不是做大生意的人,每一分钱都是靠双手拼出来的”。郭水房、罗碧云是一对模范夫妻,做什么事都一起,妇唱夫随。80年代,新界开始发展,两夫妇的事业也跟着发展。他们在屯门菜市有自己的档位,一直做着蔬菜批发生意,那个时候屯门大规模填海造地,房地产非常兴旺,大量工人和新居民迁入,生活用品需求巨大。夫妇俩起早贪黑,凌晨3点开工,到晚上11点才回家,不知疲倦。

“生意实在太好了,人们买菜根本不还价,一天就卖出50箩毛瓜,一箩近百斤,一个人提起来都不觉得重。回到家就数钱,日日千几蚊,越做越心红”。几年下来,数一下存款有500多万,在90年代的香港,500万也不算小数目了。期间养育了六个子女,多数出国留学,还建了一幢六层的楼房,也算是有所成就了。郭水房今年刚好80岁,在60岁的时候还想继续做下去,在子女的强制之下才退休,停止了菜市的生意。

常常回故乡,慈心报乡情

郭水房第一次回家乡是在70年代中期,那时大陆还未改革开放。他奉母亲之命回乡寻找舅舅。舅舅是母亲在大陆的唯一亲人,已经几十年没有联系,也不知生死。他寻到了舅舅,然后帮舅舅建房,帮表弟娶亲,完成了母亲的心愿。之后大陆开放,香港同胞跨过深圳河,回乡捐资捐物,建学校建医院,掀起一股报效家乡的热潮。郭水房是当中的积极分子,夫人罗碧云慈心更浓,出手更大方。夫妇俩经常回乡,回来就请乡情吃饭,见到老人就派百元红包,老人们纷纷传颂“大嫂真好!大嫂真好!”

郭屋的乡亲出入被一条溪流阻隔,原先人们在水面上放了几块青石板,来往都要淌水,遇到下雨天很麻烦。郭水房与村里商议,由他一家人出资,建一座水泥桥。桥很快建好,但开通却遇到一些麻烦,因为桥两头涉及到私人土地,地主不肯相让,村干部作了很多沟通,拖了很久才开通。后来,政府又为村里铺了水泥路,现在郭屋村的交通非常方便了。

捐资建设亮星小学源于一次参观,90年代中期的一天,夫妇俩与几位从香港一起回来的朋友到学校参观,原本只是打算为学校添置一些设备和资助困难学生。走进课室,突然一条粗大的蜈蚣从瓦面掉落,把罗碧云吓了一大跳。她看到这么残破的校舍,当即与先生商量,要出资重建学校。村里村人当然高兴了,都说它俩菩萨心肠。在各方的积极配合下,工程建设很顺利,拆掉旧的砖瓦校舍,重建成两层的崭新教学楼,课室宽敞明亮。

亮星村有史以来少有的大事

这是亮星村有史以来少有的大事,学校剪彩时,村民舞狮敲锣打鼓,不知有多热闹。只是有点遗憾,国内的形势发展,乡村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为了整合教育资源,增城实行了学校合拼,几个学校合拼为一间大的学校,亮星小学因此被空置。空置的校址最先租给商家做矿泉水厂房,几年后可能是生意不好,租户退出,现在校园内外都长满了高高的野草。

对此,郭水房夫妇表示理解,毕竟形势发展不是谁可以控制的。只是希望村干部尽快想办法把校舍租出去,租金用来帮助老人和贫困家庭。还有一件事令夫妇俩感到欣慰,他们支助的贫困两个学生都顺利考上了大学,如今已有了工作。一个男孩,从小学一直高中,一个女孩读高中,夫妇俩安排他们自己到中西村,每月领取出租屋的租金,这些租金足够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

认识他们俩的人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热心和大方,“以前挣下的500万都用完了,现在靠子女供养了”。说起这些,罗碧云常常哈哈一笑,他们的儿子在柬埔寨开厂,生意还不错,“如有需要,我们还可以支助一些贫困学生,雪中送炭,胜造七级浮屠”。郭水房夫妇也非常热心香港的同乡公益活动。在香港约有16万增城籍人,先后成立了旅港增邑增义堂、旅港增城商会、旅港增城同乡会、香港新界增城同乡福利会、香港新界增城同乡联谊会五个同乡组织;

郭水房夫妇曾经分别担任了新界增城同乡福利会、新界增城同乡联谊会的主席,又同时担任旅港增城同乡会的副主席。“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大家同声同气,走在一起特别快乐。中年时候大家一起回来为家乡奉献爱心,如今国家富裕了,我们也老了,常常相约一起回来,感受家乡的青山绿水和美食,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郭水房感叹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