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广州市增城区深挖榄雕的文化内涵 加大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度

18-7-4 03:11|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733| 评论: 0|原作者: 彭小荣

摘要: 《广州榄雕》 (增城) 是广州市增城区唯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是岭南地区传统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由于时代变迁、原材料的数量和质量下降, 榄雕学艺期周期长等原因 ...
《广州榄雕》 (增城) 是广州市增城区唯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是岭南地区传统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由于时代变迁、原材料的数量和质量下降, 榄雕学艺期周期长等原因, 造成榄雕市场不景气, 导致该项传统技艺濒临失传和传承人断层等现象。广州市增城区深挖榄雕的文化内涵, 加大该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力度, 在中国工艺的艺术长河中独树一帜。该区一直重视榄雕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建立榄雕专题展览馆、建立图文影像资源库和出版书籍、开设传承培训班, 以榄雕为元素创作戏剧精品, 引起社会和大众的关注和重视, 以此逐渐扭转此项目的濒危趋势, 创造传承、发展的平台。


一、榄雕的历史与现状

榄雕属于民间美术雕刻工艺中的一种, 该工艺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广州增城一带自古盛产乌榄, 且榄核大仁小, 适合雕刻。从而孕育了广州榄雕这门精妙的民间手工艺, 不仅在民间流行, 而且走进了宫廷, 成为贡品。广州榄雕 (增城) 始创于广州增城新塘镇, 早在明代就已盛行。明代僧人以榄雕船赠香客以示"普渡", 明宣宗还亲自操刀雕刻。

到了清代, 清乾隆年间, 广州人陈祖章创作的核舟《东坡夜游赤壁》, 在技艺、内涵上都有进一步的发展,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清代咸丰四年 (1854) 广州增城新塘镇老艺人湛谷生 (又称菊生) 创作的榄核的《苏东坡夜游赤壁舫》, 堪称为雕刻之王;该作品工艺精巧, 所雕人物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成为现代人了解古老的榄雕工艺的载体。

广州榄雕工艺是我国榄雕工艺三大流派中的其中一派, 其工艺秉承了岭南文化的风格特征, 造型秀丽、雅致, 线条流畅、动静结合、细腻精微, 其总体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雕刻精细入微, 形态小巧玲珑。传统广州榄雕保持橄榄核原本的色调, 不着意人工上色, 保存其传统工艺美术的技法, 蕴含了岭南风物的古老神韵。

上个世纪30年代, 广州榄雕受外国客商的青睐而一时兴旺、享誉八方;抗战期间, 其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产品难以出口, 逐步萎缩。解放后, 在政府的支持下, 榄雕生产重新恢复, 艺人们创作出了新中国一批广州榄雕精品, 还培养出一批雕刻人才。50年代初, 区麟、区琦兄弟最早恢复和组织生产广州榄核雕刻工艺品, 创作出新中国第一批广州榄雕精品。

1957年, 区麟和区英、区平等成立的雕刻合作小组, 从事榄雕工艺。1958年4月, 广州市榄核雕刻组成立, 组员十几人。1958年12月, 该雕刻组并入大新象牙工艺厂, 成为广州中心城区榄雕中坚力量, 其间, 区麟创作的"梁山泊108将"在广东省工艺美术评选会议上被评为一等奖。直至80年代末, 该榄雕组受市场经济冲击而解散。1973年, 广州增城新塘镇组建艺雕厂, 生产传统榄雕, 并开拓海外市场, 将大部分产品外销, 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当时艺雕厂厂长是黄学文, 他从小随父学习雕刻, 掌握了精湛的雕刻手艺, 自己琢磨出了榄核的雕刻方法。艺雕厂形势最好的时候, 产量最高曾达年均七万多个榄雕。改革开放后, 政府包产包销的经营模式逐渐改变, 榄雕的销售渠道受到严重影响, 加上榄雕工艺复杂, 产值较低, 无法满足工厂的发展等, 生产渐渐萎缩。1981年, 艺雕厂解散。2012年初, 国家级传承人黄学文不幸与世长辞, 2016年4月成功申报吴明南为广州市级广州榄雕传承人, 为该项目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二、榄雕在增城的保护传承情况

《榄雕》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保护、宣传及传承活动。

1. 完成《广州榄雕》专项普查 (主要普查增城区的历史渊源、传承人、传承谱系、工艺过程等) 。保护榄雕的原料-乌榄核的生产, 提高人们对乌榄核价值的人数意识, 以保障乌榄种植业的发展。2008年, 增城正果镇"湖心岛"榄园成立乌榄核基地。

2.2010年9月27日, 中国广东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晚会, 增城区选送纪念品榄雕工艺品二百多件。

3. 积极组织传承人参加各种省、市交流活动。2009年11月6日, 选派《广州榄雕》国家级传承人黄学文, 参加由省人民政府主办, 的"广东省与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交流会"。2010年10月, 选派黄学文参加"岭南风格-广东省传统工艺展"活动。

4. 开展项目展示活动及寻找传承人活动。
(1) 每年文化遗产专题活动中, 展览榄雕专题活动, 共展览实物和图片25次。
(2) 关心传承培养。黄学文过世后, 增城区立刻成立《榄雕》后续工作小组, 定期慰问国家级传承人黄学文家属, 解决家属困难;积极开展作品征集工作, 征集黄学文《榄雕》作品"子洞船"等23件。
(3) 2012年5月至7月期间, 举办"寻找榄雕传承人"系列活动。通过举办网络微博、媒体宣传及绿道畅游等活动, 从民间寻找更多榄雕爱好者多人。
(4) 建立专业榄雕展览厅, 主要将榄雕项目的历史、发展及传承活动等, 定期展出。
(5) 举办榄雕传承培训班和榄雕专题讲座。2013年开始, 在增城区实验小学建立榄雕传承培训班, 每年开班次数共48次;定期举办榄雕讲座, 让社会人们共同保护传承发展榄雕艺术。

三、创作榄雕主题小品《精雕细榄》, 喜获国家大奖

加强广州榄雕 (增城) 的宣传力度, 精品艺术创作, 推广榄雕。2013年, 经过省市领导和多位专家指导和建议, 确定《精雕细榄》参赛。"选定增城市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榄雕为素材...经过集思广益、反复商榷, 决定以广州增城榄雕传承人黄学文的感人故事为艺术创作切入点, 以父子、师徒的关系为主线, 展现增城榄雕的传承和保护现状, 然后开始草拟剧本初稿"。

小品《精雕细榄》在2013年10月在山东威海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中, 代表广东省勇夺戏剧门类作品"群星奖", 成为广州市该年唯一获得此殊荣的戏剧作品。该作品以榄雕为主线, 以榄雕传承人黄学文传承故事为脉络, 高度浓缩, 在12分钟内, 把榄雕的传承和保护贯穿小品始终, 故事情节生动、易懂、感人, 把当前榄雕的传承和保护提高到国家文化的重要层面, 极大推动该项目的发展。

四、榄雕工作室传承保护


2013年初, 在增城区文化馆开设榄雕工作室, 诚邀榄雕传承人吴明南, 以工作室方式开展榄雕传承保护工作, 并定期开设培训班, 以校外教育传承保护, 共培训中、小学生累计100余人。2013年12月, 在增城区实验小学共建榄雕非遗传承培训基地, 定期为学生免费送上榄雕培训, 从小学生开始培养榄雕的工艺和技艺, 从根本上解决榄雕传承困境。同时, 定期派出开展进行非遗榄雕进校园活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