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区新塘镇新何村的民俗"帅府爷"(农历三月初三日)过坊游_行形成于明代

18-3-3 06:37|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025| 评论: 0|来自: 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摘要: 新何村,位于增城区新塘镇西南,距镇政府约1.5千米。坐落于东江北岸丘陵地带的山间小平原,主要山岭有四望岗,海拔85.3米。东江河从村南流过。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新何村细庙始祖熊文起自江西迁至东莞,后又 ...
新何村,位于增城区新塘镇西南,距镇政府约1.5千米。坐落于东江北岸丘陵地带的山间小平原,主要山岭有四望岗,海拔85.3米。东江河从村南流过。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新何村细庙始祖熊文起自江西迁至东莞,后又迁至沙贝天妃坊(细庙社)。该村于1955年曾划新何片而取名新何,曾用名何白乡,别名迎宾坊。沙贝村曾是增城最大的一个村庄,现分设群星、新何、甘涌、东华4个行政村。

主要姓氏有湛、伍、招等。2015年末,该村户籍人口2846人。其中,男性1424人,女性1422人,实际在村人口1392人。非户籍外来人口2306人。村民为汉族,属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105人、澳门同胞31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85人,主要分布在新西兰、加拿大、新加坡等国。传统经济以种植水稻、蔬菜、水果等为主。特色农产品有四望岗槐枝。1986年,全村土地被国家征用。现村民多外出务工,从事工业生产或者商业经营活动。

国道g107线、广虎公路、荔新路、石新路、新塘大道、解放北路从村旁经过,交通便利。该村于1959年通电话,1960年通电,1984年通自来水,1988年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6年通网络。文体设施齐全,建有新何小学、高地篮球场和岗吓篮球场、网球场、新塘公园、细庙文化娱乐中心、新何村老人活动中心以及农家书屋(藏书约3000册)。

传统民居现存51座,代表性民居有市头坊“龙观弟”、尚书湛甘泉府第遗址和湛邓鋆(丁鸿)宅院。“龙观弟”,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现已残破,无人居住。尚书湛甘泉府第,始建于明代,重修于1961年,现为增城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内有三进大厅,花园围绕。遗址内部主体建筑现属菊泉中学。菊泉中学以崔菊坡(崔与之)、湛甘泉(湛若水)两位先贤之号各取一字命名。湛邓鋆(丁鸿)宅院,建于清代,现为增城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青砖石脚,屋背两边为茶桶耳形,保存基本完好。

村中有湛姓爱莲厅祠,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350平方米,坐北向南,为二进厅格局,门庭广阔。原湛姓族人在此供奉祖先牌位,1958—1960年为新何乡大队公用地,现破败空置。每年清明前后,市头坊湛姓宗族举行集体祭祖,众人皆到永宁街钟陂头山拜祭“三部尚书湛若水”大墓。迎宾坊招姓宗族联合外地(如南安)宗族兄弟到南安陈家林山拜祭其太公山。该村民俗“帅府爷”过坊游_行形成于明代,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村民抬着“帅府爷”(原为“玉封道果康帅真君”)及“车爷”(原为“南昌五福车大元帅”)神像遍游沙贝乡十三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村中有中共新塘地区第一党支部旧址,始建于1926年,是增城区文物保护单位。该村是明代中期以后至东洲驿站所经之处。该古驿道现为新何村高地街,长约300米,宽12米,水泥路面。新何村主要人物有:湛若水(1466—1560),号甘泉,曾任职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作为明代理学家、教育家,其学说与王阳明并称“王湛之学”,他在各省创建书院达40多所,弟子3000多人,有《湛甘泉文集》存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