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崔与之和湛若水 先贤遗风今犹存

11-11-29 05:31|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632| 评论: 0

摘要: 虽然中国有着悠久的“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但真正意义上的学者型官员还是出现在现代政治范畴之中。专家执政是现代政党和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实现科学执政的重要途径之一。正因如此,学者型、专家型的领导干部也开始在 ...
虽然中国有着悠久的“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但真正意义上的学者型官员还是出现在现代政治范畴之中。专家执政是现代政党和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实现科学执政的重要途径之一。正因如此,学者型、专家型的领导干部也开始在国内日益受到重视与关注。因为学者型官员同时具有学者和官员“双重”身份和责任,所以他们往往受到双重的要求,甚至要面对“两难”的选择。

首先,学者型官员需要同时具备经世致用的“入世”热情和保持学术独立的理性与超然立场,否则就可能导致“官不官,学不学,执政无政绩,治学无建树”。其次,不少学者型官员集行政事务和学术研究于一身,他们不得不接受人们对其研究水平和实际执政能力的双重检验,因而,他们必须努力处理好自己的学术生命与政治使命之间的互动与统一的关係。再者,政治生命和学术生命往往不会等长,而学者型官员的个人命运在遭遇学者与官员之间转换的时候,他们应该如何襬放自己的心态?

因此,如何穫得学术和政治的双赢,一直是学者型官员自身及人事决策部门需要面临和回答的问题。当我们《广东历史文化行》报道组到达广州增城市的时候,两位都出自增城、同时拥有名臣和硕儒身份的历史人物引起我们的关注,他们就是崔与之和湛若水。他们都穫得了政治、学术的双赢。他们的经历及总结、开启的学术与政治传统,仍能为今天的学者型官员带来重要启发和借鉴。岭南传统文化中的理学思想可以成为学者型官员们处理好学术和政治之间的关係,更好地发展自我的一个思想渊薮。

南宋崔与之和明代大儒湛若水有几个相似之处颇值得关注:其一,都是在政治生活中比较得意,晚年主动辞官,都得到统治者的真诚挽留,都曾经因为去留问题发生过多次推让:崔与之3年内辞官13次,为海内之最;而湛若水也辞了3次。这都可以作为他们政治上比较成功的佐证。其二,崔、湛二人都不曾远离知识分子传统,他们都热衷于建书院、办教育,极其重视人才的培养,学术立言也都有值得称道的成就;尤为重要的是,他们都与岭南理学传统息息相关。其三,他们在政治和学术之间进退裕如,心态良好。

研究者分析,正是强调相容并蓄、儒道并重、进退有节的岭南理学精神,为崔与之、湛若水在仕途和学术界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岭南理学是中原儒学的一个分支,其特点之一就是更多地融合道家的思想,既赞同积极进取、济世救民,也强调通过修身来悟道,使得这种哲学的实践者具有更大的精神进退空间。从历史上看来,崔与之和湛若水就是岭南理学传统灵活的实践者。他们之所以能够既作为定乱兴邦的名臣,又在学术人格上穫得千载之下后人的崇仰,正得益于他们深具岭南文化特徵的人生哲学。

在进退有节的哲学思想指引下,他们做到了为官佳,为学问亦佳,进亦乐,退亦乐。多年来,增城市群众以崔与之、湛若水廉官、硕儒而自豪,自发保护名人遗蹟,宣扬名人故事精神。增城党委、政府也以两位历史文化名人为官清廉高洁、是非分明、铁骨铮铮的事蹟与精神作为历史教材,提高干部队伍的质素和个人修养。不仅如此,该市还积极开展崔与之、湛若水有关文物的调查、整理,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盘活相关文化资源,如计划修复湛若水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放;通过举办系列展览和图书出版,宣扬本地先贤的优良传统和高洁人格,等等。

视增城二贤“三不朽”

崔与之是南宋时增城人,谥号清献,与谥号文献的张九龄合称“二献”。少家贫却有大志,32岁时得人资助方能进京赶考,成为广东士子荣登科举第一人,举进士后踏入宦途,官至四川安抚使、广东经略安抚使。宋理宗称讚他“允文允武,善谋善断”。文天祥非常崇仰他,称他是“盛德清风、跨映一代”,这成为岭南名臣传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嘉定七年,金兵南犯,崔与之临危受命,为抗金一线的最高指挥官。他提出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杰出军事才华,是南宋抗金名将之一。帅蜀5年,勤政爱民,起用人才,开展边境贸易,蜀中大治。崔与之被称为西蜀福星,祀为治蜀三贤之一,祠堂至今犹在。

功:不畏风波艰险,开发海南、湛江、茂名。言:把皇帝赐的私家园林贡献出来建成“菊坡书院”,所治“菊坡学派”是岭南学术史上第一个重要流派。对明代理学和后来“江门学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开一代词风,在岭南影响尤大。其《水调歌头‧题剑阁》成为传世名作。毛泽东曾手书此词。德:澹薄名利,不以显贵为意。宋理宗要他赴任右丞相,诏书不断,一直持续了3年多,与之坚辞不受,上演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13次辞相一幕。

湛若水是明朝时增城人,40岁定名为若水。师从陈白沙,本来颇厌恶仕途,但因母亲力劝“壮年居家,非事君之道”,才上京赶考,从此踏入仕途。功:居官30多年,历任吏部侍郎、礼部侍郎、兵部尚书,深得世宗倚重与信任。主张“天下民庶实为邦本”,反对宦官专权。历任政绩卓着,晚年致仕时,皇帝曾3次留任。

在教育学上有突出贡献。亲自修订《大科训规》,对教育管理的体制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一生热心捐款赞助书院,得其“馆谷”的书院竟达28所,从他的家乡到广州、南海、扬州、池州、徽州、武夷,遍佈半个中国。言:对“白沙学说”进行扬弃,成为与王阳明分庭抗礼的理学大宗,天下士子争入其门,门徒达4000多人。其学说在当时与王阳明并称为“王湛之学”。德:以孝道事母,以忠恕之道事君。无阿谀奉承之言,无取巧鑽营之私。师道尊严,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 3385121937507546 -->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