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新闻热点 查看内容

增城市牛仔产业链的余痛 新塘镇企业开春招工困难

12-2-17 02:4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064| 评论: 0|来自: 南方周末

摘要: 漫长的冬天过去了,但是依靠大量外来工而崛起的牛仔之都,如今却深陷人力匮乏的困局。增城市新塘镇大敦村的这个冬天看起来要比2011年漫长。已经是2012年的2月中旬了。守着冷清的厂房、蒙尘的机器、空白的账单,熊于丽 ...
增城事件后,政府割掉了治安队这个令人生厌的“盲肠”,而未曾化解横亘在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鸿沟。外来工无法享受本地人缴纳45元即可享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很难让子女进入设施完备的大敦学校就读。秦子勇的三个侄子侄女,必须每天搭乘校车,到东莞私立学校上学,每人每学期的学杂费需2000至3000元。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博士生汪广龙在2011年10月赴大敦调研。他发觉大敦村内几乎家家户户都换了新锁,且不止一把。而大敦治安队被取缔后,外地人也从不敢越界,极少进入大敦村内,只在沿街厂区及生活区内活动。双方均墨守着多年来业已形成的封闭隔绝的交往规则。多名四川外来工告诉汪广龙,2012年7月,大敦本地人组织了一个“保卫家园”的活动,十多岁到四十多岁的本地人,提着钢管巡逻,禁止外地人在东江江畔玩耍。那是因为“江边一群一群的四川人总在打牌,吵吵闹闹的”。

现在,由于原有的治安队被取缔,村民们甚至抱怨村里的治安变差了,特别是偷盗事件明显增多。一名大敦村民的家中被盗,他一口认定这是外地人所为,理由是小偷竟然用十多条牛仔裤结成绳梯用于攀爬,“只有外地人才会在牛仔服工厂打工。”流洲岛是大敦村村民种植龙眼、香蕉的地方,常有人前去偷盗。至今,大敦村旁的渡口,仍悬挂着村委会立下的一块公告牌:“各村民外来人员,本渡是为村民方便过海耕作,非营业性。为防村民农作物被偷窃……经村决定,外来人员一律不准过渡。”

2011年9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何艳玲曾受增城市政府委托,就增城事件发生机制进行调研。她发现,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速度的断裂、政府管理质量与市场改革规模的断裂是矛盾的根源。在何艳玲看来,大敦村本地人与外来工之间的问题,并非是矛盾与冲突,而是误解与隔膜。“这是长期的制度设计所导致的,需要从根本上调整。我们需要去反思在大量人口涌入及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进行乡村治理。”

逃离者

对企业家而言,受困于欧债金融危机的影响,2012年年初的订单更是下降了30%。但缩水后的订单,却招不到足够的工人来完成。等候了数日仍然招不到足够的工人,刘亚平决定撤了。2月13日,以一半的价格贱卖掉二十余万的机器,支付完仅有的5个工人的工资及厂房租金后,他关掉了已操劳8年的制衣厂。“真的很累了。”刘亚平带着满心不甘与沮丧。在他看来,招工难只是推倒自己的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

订单不稳定、原材料涨价、管理混乱及低级的产业模式,早已让这个小厂步履维艰。这并不是唯一倒霉的工厂。新塘商会会长湛学驹介绍,2012年以来整个新塘已有十余家牛仔服工厂倒闭,近百家无牌无证的家庭作坊被政府查封,更多难以计数的小工厂,则走在负债连连的崩溃边缘。新塘这个声名显赫的牛仔之都,源于产业自身积弊及环境动荡,在2012年春天迎来了最为刺骨的一阵寒风。

牛仔服曾是新塘的骄傲所在。上世纪80年代,大敦村民还过着种植香蕉、甘蔗的农耕日子,一个港商来此办起了首家牛仔服制衣厂。随后十余年,这里的厂房如热带森林一般涌出。目前,新塘已有牛仔服生产及配套企业四千余家,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全球每销售三条牛仔裤,就有一条来自新塘。80%外来工均从事牛仔服生产的大敦村,也成为闻名的“中国牛仔第一村”。

但这个春天,前所未有的挑战来了。一方面,日益高涨的原材料价格,困扰着工厂老板。质量好些的棉纱从几年前的每吨1万多元,上涨至如今的每吨3万多元。这让零散、弱小的牛仔服工厂在危机到来时,显得愈发弱不禁风。如今,受困于劳工荒及欧债危机的影响,六成产品销往国外的新塘牛仔服行业早已风雨飘摇,2012年年初的订单更是下降了30%,利润也下降至不到5%,这意味着生产一条牛仔裤甚至赚不到一块钱。

在大的经济背景下,严重缩水的订单,却因为招不到工而难以完成。“车间里仅有1/5的机器在运作,整个厂现在就像个踉跄的跛子。更要命的是,工厂已经连续三个月负债运行了,每个月一开门就损失5万块。”国力制衣厂老板傅余明说,“现在只有早死与晚死的选择了。”

当地最大的牛仔服交易市场——新塘服装商贸城客服专员钟璐霞告诉记者,受困于生产的惨淡,该商贸城也陷入了无货可卖的尴尬,目前一栋楼近1400间商铺,仅有40%开门营业。生意冷清,不少店主打起了麻将。只有远处停放着的近10辆重型卡车,让人能想见往日的繁华。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热文推荐
  • 增城区新塘镇小区月保车位比买楼前暴涨 而
  • 抗战期间增城派潭“梅都自卫大队”纪实
  • 增城的龙舟活动历史悠久,划舟为乐的荔乡人
  • 记者采访遭增城新塘民警执法粗暴 还动手抢
  • 免费上网!增城市最新WIFI热点分布明细
论坛新闻
  • 增城市六旬老太争当志愿者,为创文处理
  • 增城公安发布首部禁毒题材微电影《妈妈,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