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政务文宣 查看内容

增城市保障房配建模式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研究和探讨

14-4-27 20:05|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138| 评论: 0|来自: 《管理观察》

摘要: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而传统保障房集中建设的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住房保障体系的整体构建。增城采取的“比例配建”模式,扭转了传统保障房在土地、资金、运作模式和质量监管等方面的劣势,为更加合 ...


⑵政府主导,开拓资金筹集渠道

增城在如何解决单一依靠政府投入资金建设保障房方面,一是资金筹措时间较长,难以及时跟上建设进度;二是供应能力仍然有限,保障房建设规模受到限制。因此,增城在实施“比例配建”过程中,充分利用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实力,由政府主导在土地出让中捆绑保障房建设要求,引导房地产企业投资建设保障房,拓宽了保障房的投资渠道,加快了资金筹措进度,切实解决资金供应难题,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的开展。2012年增城市作为试点,尝试引入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⑶市场运作,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增城的“比例配建”政府保障性住房方式,由地方政府主导保障房的建设规模、建设选址、规划设计条件、保障房的建设和交楼标准、供应对象主体等方面,确保保障住房的社会公益特征后,通过市场运营方式,运用市场机制进行保障房建设、管理、销售及后期物业管理、租赁型保障房运营等多项工作,不但将政府从保障房建设及运营的“实施者”转变为“监督管理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保障房共享物业管理服务,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保障房小区居住环境。

⑷政府完善监督机制,重视保障房质量

增城面临保障房监管难题,相对于分布全市的十多个保障房项目,政府在工作人员安排上捉襟见肘。在实施“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过程中,增城通过双向质量监管机制,降低了政府监管难度,保证了保障房的建设质量。一方面政府作为保障房项目业主,聘请专业的监理机构,直接对项目建设全过程一线监管,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严把施工企业准入关,严把材料进场关,严把现场施工管理关。另一方面由发改、国土、规划、建设等职能部门成立保障房质量监督管理小组,严把工程招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关口,强化对保障房建设各环节的监督管理。

4.结语

增城采取的“比例配建”模式,一是引入社会资金,缓解政府建设保障房资金的压力,降低资金筹集难度;二是发挥企业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商专业优势,有利于提升保障房的总体质量;三是促进了住房均等化,共享公共配套设施,减少社会阶层划分,促进了和谐人居环境的发展。弥补了传统保障房在土地、资金、运作模式和质量监管等各方面的劣势,为更加合理高效的供应保障性住房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持。当前,全国大力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增城保障房建设模式对我国县级市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以广州市增城区赖际熙为首的客籍精英首倡成
  • 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光明小学教师单洁丽 用
  • 增城有段古:西罗乡成立了广州首个中国共产
  • 广州市增城区抗日游击武装:广东人民抗日游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