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透露:广州本地菜很少在本地销售 “高毒农药蔬菜”事件发生后,许多市民担心蔬菜的检测问题,作为蔬菜上市的最后一关是否形同虚设?广东省蔬菜产业协会副会长、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日远认为,市民无需太担心,国家要求“无公害蔬菜生产”,其实在全国来说已经达成共识,广州蔬菜市场的监管一直都比较好,这几年都很少出现这种问题,可能是有个别的地方,由于监管力度不够,出现漏洞。而蔬菜来到广州大的批发市场后,还会再有抽检关。 陈阿姨在某国营肉菜市场负责农药残留的检测,是蔬菜进入市场的最后一道关口。据她说,每天清晨,抽检市场那七十多个蔬菜档口的青菜,是她的主要工作。一般来说,每天会抽取十来个蔬菜档口的其中一种菜,作为样本,一个星期还会把市场内的所有蔬菜档口都抽检一遍。 “由于每个蔬菜档口拿货的渠道都是一样的,因此抽检一样菜,其实也等同抽检了所有的蔬菜。”陈阿姨说,但事实上,广州本地菜很少在本地销售,比如在江南水果市场批发来的青菜,很多都来自连州或者清远。这些从蔬菜批发市场拿来的货,在批发市场那边也进行了严格抽样检测。据了解,在陈阿姨的检测工作期间,几乎没有发现有高毒农药残留蔬菜的踪影。 据悉,2015年12月9日,增城区食安办联合区农业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和石滩镇等部门和镇街开展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专项行动,分别到石滩镇勤发市场、增江街东区市场、荔城街富鹏市场、小楼镇小楼市场和派潭镇派潭市场等多个肉菜市场进行突击检查,随机抽检蔬菜样品111份,检测结果均显示合格。 洗菜时浸泡20分钟到半小时即可 陈阿姨告诉记者,国营的肉菜市场一般检测的程序都比较符合规范,但个别市民喜欢光顾市场外的一些走鬼档,那里的蔬菜来源不明,而且缺乏最后的抽检程序,是否存在农药残留就不得而知了。陈日远则指出,有些市民认为,买蔬菜的时候购买长相不太好的、没有虫眼的,就是安全的,其实这不能完全证明没有农药残留。市民最好选购有公司标注的、有品牌的、可以溯源的菜场生产的蔬菜,消费者起码知道这个蔬菜来源在哪里,这些在超市和一些农贸市场可以买到。 也有些农贸市场没有标注,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从溯源这方面来判断,需要做好后期处理,包括浸泡、清洗,有的人喜欢在浸泡的过程中加入一点盐,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一般浸泡时间在20分钟到半小时就够了,浸泡时间过长反而不好,表面农药会有内渗,蔬菜的营养也会流失。浸泡后再清洗几遍,并且煮之前用开水烫一下,如此之后,减少蔬菜表面农药残留80%-90%是没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