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历史文化
订阅

历史文化

建国初期增城农村生产经济财务工作的回忆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经济领域的清廉建设。建国前夕,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曾经分析了即将解放全中国的形势并告诫全党: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紧接着在解放初期的1951年,对当时天津地委的负责人刘青山、张子善因贪污罪被 ...
12-1-2 16:23
增城市麻车村的粤剧文化 荔乡艺苑的奇葩
增城市麻车村的粤剧文化 荔乡艺苑的奇葩
2011年12月23日晚,增城市曲艺家协会理事单位在石滩镇麻车村正式挂牌成立,麻车村曲艺粤剧团进行现场表演,市曲艺家作现场指导。当晚,石滩镇麻车村内,锣鼓阵阵,爆竹声声,增城市曲艺家协会有关专家,麻车村干部、 ...
11-12-28 17:46
寻找王阳明在湛若水故乡广州增城的文化足迹 品味诗人怀祖与念友相融的感情 ...
寻找王阳明在湛若水故乡广州增城的文化足迹 品味诗人怀祖与念友相融的感情 ...
"我闻甘泉居,近连菊坡麓。十年劳梦思,今来快心目。徘徊欲移家,山南尚堪屋。渴饮甘泉泉,饥餐菊坡菊。行看罗浮云,此心聊复足。"这是500年前,时任都察院御使总督两广的王阳明到增城时留题在湛甘泉故居的《题 ... ...
11-12-24 15:23
王阳明在增城的行踪和遗迹忠孝祠
王阳明在增城的行踪和遗迹忠孝祠
在增城,我受到了湛汝松、湛镇波、湛伟健、湛柏欣等湛氏后代的热情接待。湛伟健先生还送我《湛若水年谱》(黎业明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岭南心血传人——湛若水》(刘兴邦江敏丹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文化 ...
11-12-21 17:52
从荔枝之乡增城 探讨荔枝的起源和栽培发展史
从荔枝之乡增城 探讨荔枝的起源和栽培发展史
岭南佳果数荔枝,荔枝之乡数增城。南国四处荔枝飘香,增城的荔枝次第熟落,饱满荔果似丹裹玉,肤如丝绢般柔滑,红云增江吞肚,齿颊留芳。几多荔枝红,几多佳话传。东坡在罗浮山下饱尝荔枝后,吟诗愿作岭南人。而嘉庆 ...
11-12-17 09:02
荔乡仙境增城市 鲜明的乡土文化
(一)深厚而独特的荔枝文化荔枝被称为百果之王,宋代方信儒《南海百咏》说“一果上市,百果让路”,世间很少有哪种水果受热捧的程度可与荔枝相比。历代文人以荔枝为题材写下的诗文,其数量之多,在中国水果中,堪称 ...
11-12-15 21:36
增城市13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 ...
11-12-15 21:26
荔乡增城最有影响力的的12位古人
广州五仙观南粤先贤祠评广东省56位最有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增城占了三个半。三个分别是崔与之、湛若水(已首次入选)、陈大震,半个是陈恭尹,顺德人,但其大半生寄居增城。另外,从宋朝开始,增城先后出了42个进士 ...
11-12-15 21:16
增城市在册保护的12大文物古迹
增城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景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造就了不少古迹文物、地方风物、知名人物、风景名胜和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增城市在册的文物古迹如下(排名随机,不分先后): ...
11-12-15 20:58
荔乡仙境增城的地名词语文化内涵
增城市地处东经113o29'—114oO',北纬23o05'—23o37'。位于广东省中部,广州市东北部,属东江支流增江流域,市人民政府的驻地荔城街西距广州市60公里。东临惠州市博罗县,西连广州市萝岗区、黄埔区,南隔东江与东 ...
11-12-15 20:51
增城市客家乡情和在荔乡的发展历史
增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州东部,背靠大广州,南与东莞 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龙门,总面积1741.4平方千米。水陆交通方便,水路有客货轮直航香港,是珠三角最具开发价值的地区之一,也是广州市的客家 ...
11-12-14 14:18
清朝咸丰和同治年间荔乡增城的土客共存
清咸丰同治年间发生在广州府西路的一场土客大械斗震惊了世人,因此从19世纪中期至今,凡关注土客械斗的文人学者,把目光都投向了广府西路地区。由于该械斗涉及的区域较广,中路乃至南路、北路都有波及,有学者因而认 ...
11-12-7 15:44
增城市正果镇兰溪畲族的教育状况调查
增城市正果镇兰溪畲族的教育状况调查
少数民族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与繁荣。因此,国家一直以来重视并实施各种扶持政策,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适逢党和国家提出构造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正确处理少数民族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顺利实现此 ...
11-12-2 16:16
广州市越秀区法政路的“湛家园” 藏着增城湛若水退休后创办的“天关书院”
广州市越秀区法政路的“湛家园” 藏着增城湛若水退休后创办的“天关书院”
春天,广州市越秀区政府文化部门一位工作人员曾给我电话,为重塑东濠涌历史文化记忆向我征集湛若水在广州“湛家园”的史料和图片。电话传声,如石击水,我心中泛起阵阵涟漪。清初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师弟六皓 ...
11-12-1 08:50
增城崔与之和湛若水 先贤遗风今犹存
虽然中国有着悠久的“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但真正意义上的学者型官员还是出现在现代政治范畴之中。专家执政是现代政党和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实现科学执政的重要途径之一。正因如此,学者型、专家型的领导干部也开始在 ...
11-11-29 17: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