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清朝咸丰和同治年间荔乡增城的土客共存

11-12-7 03:4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9382| 评论: 0|原作者: 刘丽川

摘要: 清咸丰同治年间发生在广州府西路的一场土客大械斗震惊了世人,因此从19世纪中期至今,凡关注土客械斗的文人学者,把目光都投向了广府西路地区。由于该械斗涉及的区域较广,中路乃至南路、北路都有波及,有学者因而认 ...
清咸丰同治年间发生在广州府西路的一场土客大械斗震惊了世人,因此从19世纪中期至今,凡关注土客械斗的文人学者,把目光都投向了广府西路地区。由于该械斗涉及的区域较广,中路乃至南路、北路都有波及,有学者因而认定这场械斗是覆盖全“广东”的。(1)从笔者近年对广府东路的增城、东莞、新安(现深圳)地区的系列田野调查认为,咸同年间,当西路土客械斗打得惨烈之时,在东路的增城、东莞、新安一带,土与客之间却基本上相安无事,共存共荣。

因篇幅所限,本文主要以增城几个土客共居村为例,对咸同间广府东路未出现西路式不可收拾的械斗局面的社会原因作一些讨论。撰写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我们的田野调查,企图为史学界、客家学界补充上广府东路的一些史例,从而让人们获得一个对当时广东土客间真实关系的全方位了解。这里先对本文的一个提法作一点说明:一般在讨论咸同间西路两个族群械斗时,惯用“土客械斗”的说法,由于考虑到现今的社会情况,本文行文时不用“土客”,而采用“粤客”的提法。粤人,即人们惯说的广府人。

粤客两族群进入增城的时间有先后之别。据县志和族谱记载,粤族群于宋、元之际入增,并开垦了增江三角洲。而作为客家族群移民的“先头部队”,在明代就有进入的,如派潭镇的邓氏是弘治十四年(1501)从福建汀州迁入围园;正果镇的郑氏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从博罗大罗陂迁至西湖滩等等。但客家人真正成规模的入增并形成客住区域的时间,则要比粤族群晚400年左右——即在清初“迁海复界”之后,胚体地说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之后。

一、客家族群入增的建村概况

1·1建村模式

现存最早纪录客家入增的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的《增城县志》,因增城客家人早期有一部分是来自粤北的英德或长宁,县志卷一《舆地》中就有如下记载:

(1)庆福都在县西附城五里。编户四图,统村二十有六:径下,今英德人居;陂下,英德人居;百花林,今英德人居。
(2)金牛都在增江之东,自陆村至老虎滩界,去县六十里。编户四图,统村三十有六:新围,英德人筑而居之。
(3)合兰上都在县南二十里。编户十图,统村四十有四:钟冈,有英宁(英德、长宁)人插居。

以上县志的纪录是不完整的,前文所说在明代入增的邓氏、郑氏居住的村庄就未载入县志。据王李英教授的田野调查,还有若干村落没有列入。(2)笔者仅择选几例置于其下:

(4)小楼黄贝岭村康熙元年(1662)赖氏由英德迁入;
(5)派潭九子坑村康熙四年(1665)夏氏由新丰迁入;
(6)小楼江坳赤岭村康熙九年(1670)邱氏由五华迁入;
(7)正果刁韩村康熙十年(1671)刁氏由龙川迁入;
(8)派潭车洞村康熙十九年(1680)汤氏由新丰迁入;
(9)派潭佳桐岭村康熙二十四年(1685)张氏由曲江迁入。

因为客家人进入的区域大部分是边远山区,可能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官府难以调查详尽吧,以至县志的纪录不够完整。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得到一些信息,比如客家人入增后的建村模式大致有二:一是独自立村(如新围),这是大多数;二是“插居”于粤村之中(如钟冈),形成粤客共居村。 3387994365299197 -->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