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清朝咸丰和同治年间荔乡增城的土客共存

11-12-7 15:4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9819| 评论: 0|原作者: 刘丽川

摘要: 清咸丰同治年间发生在广州府西路的一场土客大械斗震惊了世人,因此从19世纪中期至今,凡关注土客械斗的文人学者,把目光都投向了广府西路地区。由于该械斗涉及的区域较广,中路乃至南路、北路都有波及,有学者因而认 ...
六、关于广府东路粤客共存的讨论

6·1“咸同土客大械斗”历史背景简略回顾

本文在讨论以合益村、高车村、岳村等为代表的增城粤人与客家人的互动关系时,先需简要回顾一下历史:因“复界”的需要,康熙二十二年(1683)后政府发布了招垦令,居住在闽、粤、赣交界区的客家人开始向广东的东南沿海移动,逐渐进到原主要为粤人居住的沿海区域,成为“占籍者”。

当时广州府的新宁(今台山)、花县、番禺、增城、东莞、新安(今深圳、香港一带)、香山(今中山)、清远、龙门、从化、三水等县;肇庆府的高要、广宁、新兴、四会、鹤山、高明、开平、恩平、阳春,以至高、雷、钦、廉诸属州县,都是客家垦民的进入地区。因语言、风俗等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是为争夺生存空间,陆续引发了粤人与客家人两大族群间的摩擦与矛盾。从咸丰四年(1854)至同治六年(1867)的13年间,(10)广东西路的肇庆府一带终于爆发了两大族群间的持续械斗,史称“咸同土客大械斗”。

因械斗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以及惨烈的程度,引发了社会的大震荡,清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预。最后的结果是政府出资,让西路客家人再迁往他处,也就是罗香林先生所说的“客家人第五次大迁徙”。不仅是西路,广州府的新宁、花县、番禺、香山、从化、三水一带的客家人也随之迁徙了,现今这一带已基本成为粤语区。

6·2广府东路客家人的分布

增城:本文已谈及,这里略去。东莞:主要是粤人居住区,客家人仅为该区人口的五分之一弱。东莞现有人口149万,客家人约23万,约占总人口16%。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东莞的东南部,如樟木头为纯客家镇;清溪、凤岗两镇大部分是客家人;塘厦、黄江、谢岗、大岭山客家人占一半;城区、东城、南城、虎门、厚街等分布有少数客家人,其中莞城的罗沙上岭村有400多客家人。

深圳:笔者在拙著《深圳客家研究》(11)中已有较详尽的论述,为本文需要,再简要述之。深圳东部的龙岗区、盐田区基本上可视为纯客住区;西部的宝安区也有少数客家集居点。客家人进入后的300多年间,他们在与粤人的共处中逐渐发展起来,仅从龙岗现存的160多座高规格的大中小型围堡,就足以证明客家人当年的经济实力。由于他们的存在,才形成了现在深圳老居民“西广府,东客家,各占半壁江山”的居住格局。当然,在东、西部的沿海地带还分布着少数过去被人们称作“水流柴”的水上人家疍民。

6·3东路粤客间的摩擦

我们在讨论有清一朝(其中包括咸丰、同治年间)广府东路的粤客关系时,认为他们不像西路式的互相铲除,惨烈厮杀,表现出的是“共存共荣”。但这并不是说粤客之间就是莺歌燕舞,一派和气。粤客间的矛盾肯定是存在的:别说在语言、文化、习俗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的粤与客两族群,就是自己的上牙也有碰下牙的时候,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作为外来的客家人进到原本是粤人的土地,为寻求生存与发展,先来的与后到的定会产生矛盾、摩擦。

就拿增城来说,乾隆志“品族·客民”中就有粤人对客民入增的怨言:“不应使居荒村;其继也,又不应使分别立约,遂致根深蒂固,而强宾压主之势成”。对这种“强宾压主之势”的怨言,在当时广东粤客杂居区域里,是一种普遍流行的不满情绪,这也是后来西路粤客斗祸的思想起因。但东路的粤客关系与西路还是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一点从文献资料与坊间流传上均有反映。

6·3·1东路斗案在文献中的表现

东路粤客之间,虽然彼此情绪有所不畅,但从文献记录看,东路的“土客”矛盾一直在人们的“可控”之中:如东莞,县志对粤客械斗记录极少,只见到顺治年间(1653-1655)凤岗粤客之间因争土地和水源等发生了械斗,(12)但经县令调解后化解。再有就是嘉庆十三年(1808),东莞、博罗二县发生“土客械斗”(就是这场械斗引起徐旭增在丰湖书院开讲客家之事),那是“因小故,激成土客斗案”,但后“经两县会营弹压,由绅耆调解,始息”。这件事县志没有反映,而是和平县《徐氏族谱》所收徐旭增“丰湖杂记”中记录的。

增城,对于粤客间发生斗案的事情,县志里没有记录,坊间也没有流传。倒是新县志纪录了民国2年(1913)“秋,隔水龙村吴姓与亭子岗何姓封建械斗”和民国10年(1921)“春,湴村周姓与腊圃村赖姓发生封建械斗,派潭、腊圃两区同姓群众被煽动参加。10月,麻车与南坣封建械斗,酿成流血事件”。这三起械斗,都不是粤客间的械斗,民国2年的械斗是客民与客民的争斗;民国10年两起械斗,则均为粤民之间的斗案。深圳,入清以来只有康熙本和嘉庆本的《新安县志》,均无械斗记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不只是牛仔服装名镇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自
  •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 西岸两座耸立的
  • 增城区首个无人机"CAAC飞手"培训班开班 拟
  • 广医四院(原增城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的郭
  • 广州市增城区全面推进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