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清朝咸丰和同治年间荔乡增城的土客共存

11-12-7 03:4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9437| 评论: 0|原作者: 刘丽川

摘要: 清咸丰同治年间发生在广州府西路的一场土客大械斗震惊了世人,因此从19世纪中期至今,凡关注土客械斗的文人学者,把目光都投向了广府西路地区。由于该械斗涉及的区域较广,中路乃至南路、北路都有波及,有学者因而认 ...
1·2客家村落的发展

本节的讨论仅依据不同年代的《增城县志》纪录进行。现在增城能看到的清代县志有康熙二十五年(1686)、乾隆十九年(1754)、嘉庆二十五年(1820)的三个年代的县志。另外还有一部由赖际熙主修的县志,这部县志于宣统三年(1911)着手编纂,民国十年(1921)成书,该县志人们或称作“宣统志”,或称作“民国志”。

建国后,1995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增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写的新《增城县志》,本文称之为新县志。如把这几个不同年代的《增城县志》纪录,按时间先后连贯起来检阅,即可清楚地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粤客两个族群在增城的村落都在不断增加,并且粤村人口总比客家人要多一些(现在也是如此)。各县志对客村拓殖的纪录归纳如下:

康熙志如前文1·1中所引,只在庆福都、金牛都和合兰上都有4个客村、1个粤客共居村。乾隆志中客村除前县志中的三个都外,还增加了崇贤都、杨梅都、绥宁都、清湖都、云母都和绥福都,共有9个都,也就是说客村已遍布增城全境。9个都一共265个村落,其中客村46个,粤客共居村4个。粤客共居村是金牛都的马料村、云母都的乌峒沙厂、绥福都的白木和古朗。康熙志纪录的合兰上都有客户“插居”的钟冈村,在乾隆志里已成为纯客村。

嘉庆志的纪录是9都共376村,其中客村82个,粤客共居村仍是4个。但粤客共居村不完全是乾隆志中的4个:除金牛都的马料村外,金牛都还新增添了大步口、流杯和勒竹三个村。乾隆志中云母都的乌峒沙厂这时变成了粤村,而绥福都的白木和古朗则成了客村。赖际熙主修的宣统志只纪录了各都的村庄名,村数统计如下:庆福都64村、金牛都165村、崇贤都115村、杨梅都124村、绥宁都88村、清湖都122村、甘泉都16村、合兰上都95村、合兰下都34村、云母都59村、绥福都176村。共1058村。

从嘉庆志到宣统志(1820-1911),其间经过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共相隔91年。这91年中是包括了咸同土客大械斗的时间在内的(西路经过大械斗后村落和人口大幅度减少),而东路的增城,行政区由9个都增加到11个都(多了甘泉和合兰下两个都);粤客村落也比嘉庆朝增加了682个,这个数字还是令人吃惊的。

宣统志并未将粤客村落区分开。对未分开记录的原因,王李英教授认为“一是当时客家人与本地人已很好地融合了,客家村与本地村多有混杂的,难以彻底分开;二是当时客家人的分布已相当广泛了,旧志所记载已无法反映实际情况,当时已是清末,参与总纂的县人赖际熙、陈念典、湛桂芬三遗老……根本没有条件对全县的客家村落进行调查,当然只好不作标记了”。(3)

王教授的这个判断有一定道理,但笔者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时咸同土客大械斗在广东还留有社会影响,而赖际熙先生正是《赤溪县志》中“赤溪开县事纪”的撰写者,非常了解西路粤客间的深刻矛盾对两个族群彼此间造成的伤害,编撰《增城县志》时,他可能极不愿意在村落的划分中再去拨动这根令人痛苦的神经。王教授所说“客家村与本地村多有混杂的”现象,在1991年增城地方志办公室对全县村落的调查中就可以看到:

全县298个村委会,纯客家村91个,粤客共居村73个,两者共164个,占全县村委会总数的55%。虽说村落数相对粤村多一些,但客民人口数比粤民要少一些:据1990年的人口普查,全县农村人口为537808人,客家人有211115人,占39.2%。(4)当然,建国后,农村的行政建制几经变化,与清代村庄有很大不同,然而,从这些数据也可以看出粤客村落发展的大概来。县志纪载表明,整个有清一朝,从康熙年间客家人大规模移居增城起,直至清末,粤客两个族群在增江流域共同成长的史实是很清楚的。下文就以几个行政村或自然村为例,对增城地区粤客共存共荣的史实加以说明。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