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清朝咸丰和同治年间荔乡增城的土客共存

11-12-7 03:4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9442| 评论: 0|原作者: 刘丽川

摘要: 清咸丰同治年间发生在广州府西路的一场土客大械斗震惊了世人,因此从19世纪中期至今,凡关注土客械斗的文人学者,把目光都投向了广府西路地区。由于该械斗涉及的区域较广,中路乃至南路、北路都有波及,有学者因而认 ...
3·3粤赵与客家赵的相处

粤赵在村中起着文化导向的作用:族谱和宣统本《增城县志》里都录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年间粤赵“金榜题名”的子弟和若干名垂县志的列女。再结合村内留存下的座座高大宏伟的广府式传统排屋、祠堂、学堂等建筑,不难得出当年高车在增城很是显赫的结论。

因此,两个赵氏在村里的发展并不平衡,粤赵因历史的积累,在政治与文化上一直处于强势;经济上,粤赵既务农又经商,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解放前高车就有“小广州”之称。他们有了钱就广置田园(如解放前粤赵的赵伟增,平时虽常住广州,在香港、广州均有生意,在增城还置有千亩之多的田地收租),地位明显优于客家赵。解放后村里划成分,客家赵没有1户地主,而粤赵就有10户被划为地主。(8)

与粤赵相比,客家赵就势弱许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客家赵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分家,一分家就有人搬出高车到外面另建村落,使得留在高车的客家赵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少数;另一方面,功名上没出过什么彰显之人,不能与粤赵比肩。更因为经济上客家赵没有能力经商,田地又少,主要是向粤赵租田耕种,成为粤赵的雇工。

粤赵虽说在村里是强势,但由于两个赵氏历来就都认同祖上曾是亲兄弟的原因,在“宗亲”的理念下,一般说来还能善待客家赵,而且如果粤赵与外村因争田水发生械斗,粤赵还需要有尚武习俗的客家赵氏男丁们“冲锋陷阵”。因此,如遇荒年,客家赵有交不上租钱的,粤赵一方也就算了(当然,粤赵里也有恶霸);

由粤赵出钱办的学堂也向客家赵的男女学童敞开大门;如若家境贫穷,客家子弟可以免费入学(外姓子弟却要交够钱);客家子弟有读书好的,也能按学历从粤赵氏祠堂领到“花红”……因村内粤赵势强,客家赵势弱,村民彼此交谈时使用的共同语是粤语,客家赵一般都会说粤语,而会说客家话的粤赵不多。由于是同宗,两个赵氏之间过去不通婚,然而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已经开始有通婚的了。

3·4粤客习俗的相互渗透

两赵自建村以来,已共同经历了280多年的风风雨雨。因长期同居一村,生活习俗上在某些方面已互有渗透。如粤赵年三十晚要在床头放两根有头有尾的甘蔗,以示“甜到头”,客家赵有的家庭也会这样做;客家赵在春节前备的年货中学习了粤赵做糖环(糯米)的习俗;粤赵接受了客家赵“夏至食狗”的习俗;丧葬习俗客家是二次葬,做交椅式大坟,粤赵也与客家赵相同……等等。

四、粤客同姓的共居村——岳村

4·1岳村(旧刘村)的建村

正果镇在增城县境的东北方。正果镇的岳村因为全村姓刘,历史上也叫钟岳村和旧刘村。它现在是岳村村委会治下的一个自然村,村民300多人,为行文一致,下文仍以岳村称之。它和高车村有相似之处,也是个粤客杂居村,人口几乎各占一半。与高车不同的是,村中客家刘是强势一方。据83岁的刘卓汉老人与78岁的周卫群阿婆(阿婆说她“13岁到岳村给本地刘作童养媳”)介绍,粤刘先到此,客家刘后来,是粤刘请来的,时间在清咸丰年间。

两位老人告诉我们:“最先来的本地刘姓先祖是从麻车(石滩镇)来的,这里的地皮和山都是本地刘姓的,但先祖当时没什么钱,到这里打长工,搭了茅寮居住。咸丰四年发大水,房子被洪水浸塌,生活困难,就请了正果灯芯冚的客家刘姓兄弟来建村场。他们有钱,到这里建房,房建好后,给了我们一半房。以后,本地刘姓都是给客家刘姓打工的”。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两位老人谈到请正果灯芯冚的客家刘姓时使用的词汇是“兄弟”。

粤刘到岳村的时间,增城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是明万历年间。对于发大水的时间,宣统志“卷3·祥异”有载:“咸丰二年大水,西山堤决”。两位老人可能是记差了时间,多说了两年。而客家《刘氏族谱》记录的两个刘氏共同建村的时间为“咸丰二年”,与县志记录发大水的时间一致,此点下文还会谈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