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历史文化
订阅

历史文化

清初诗人陈恭尹与增城的渊源
"借屋增江口,悠悠十八年。力穷群籍内,身老众人前。曲巷来风满,闭门得月偏。有生同是寓,终恋墓边田。"每当读到这首在增城流传的《漫兴》时,我对南粤先贤、清初岭南大诗人、增城人亲戚、新塘人女婿陈恭尹的敬 ...
11-9-6 04:46
荔影红船:增城粤剧团的零碎记忆
总有一种隐隐之声在撩拨心弦,来自遥远的时光,夹杂着先秦岭南土著的呐喊,海边渔夫咸涩的歌声。沙田,河涌,小艇,蕉基,甘蔗,荔枝,起伏着南方商埠的喧闹,以及绵延二千多年的骚动的心情。生命在如此热烈浓重的蛮 ...
11-9-6 04:35
增城市新塘镇地名就是历史的记印
家乡有几条新街道要命名,有关负责人向我征询意见。蓦地,很多关于家乡地名的记忆便在我脑海浮现。首先想到的是两个带着神话传说的地名。第一是新塘第一中学所在地“白鹤园”。传说古时候那里是一块芳草碧翠,野花绚 ...
11-9-6 04:31
弘扬增城市客家文化的刍议
弘扬增城市客家文化的刍议
客家文化是中原文化的活化石,是南迁的中原人与当地的百越居民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形成的绚丽多彩而又独具一格的汉文化的一部分。客家文化博大精深,弘扬增城的客家文化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需要文化部门及文化 ...
11-9-6 04:17
增城市朱村街白水山的考究
新编的《增城县志》,县名的由来,载《元和郡县志》云:“增城县……昆仓山上有阆风增城,盖取美名也”。明嘉靖《增城县志》载:“或以楚问增城九重。故名”。按(“楚问”即《楚辞·天问》内载:“增城九重,其高几 ...
11-9-6 03:57
增城市正果寺宾公佛和成佛岩的传说
话说增城市增江河上游有一千年古镇名叫正果,镇上有一座历史悠久、名闻遐迩的正果寺,人们又将它叫作佛爷寺。它建于南宋庆元三年,即公元1197年,明、清两代曾重修。1984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对正殿进行 ...
11-9-4 12:42
缅怀增城正果率部抗战的黄植虞将军
缅怀增城正果率部抗战的黄植虞将军
《羊城晚报》上的《广增之战-抗战时广州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一文,勾起我对该文所述曾率部在增城正果与入侵日寇浴血奋战的抗日勇士黄植虞将军的回忆。黄植虞将军是我岳母黄焕丽的亲叔父,排行十三,我们都称之为“十三 ...
11-9-3 04:23
增城民间粤曲艺人卢国枢的坎坷人生
五十年代初的派潭圩虽然己是百业凋零,但仍保持着百年老圩的容貌与情调:青砖砌的街道,街两旁的骑楼商铺,商铺后面的河流。对于我们这样的外来人家的穷孩子,无异于金碧辉煌的仙境。其中一户是卖布匹的,姓卢,是那 ...
11-9-1 05:26
屹立在日伪心脏边缘的增城永和区抗日民主政权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东江纵队在江北地区先后建立过两个抗日民主政权。一个是博罗县抗日民主政府;还有一个就是增城县永和区抗日民主政府。永和区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于抗日战争后期的1945年1月。那时正值我东纵独立第二 ...
11-9-1 05:12
增城建立第一间金融机构的回顾
1950年初,南方人民银行东江中心支行(后改为中国人民银行东江中心支行)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决定在增城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增城县支行,并派出高照寰同志为行长。高照寰同志是惠阳淡水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就读 ...
11-9-1 04:30
增城市派潭镇白水寨景区的筹建历程
增城市派潭镇白水寨景区的筹建历程
2003年6月,增城市摄影协会会员、增城市人大法工委领导温敏崇,写建议书向增城市政府建议逐步恢复白水寨瀑布自然景观。建议提到:白水寨山,海拔828米,瀑布从沐云亭处沿峭壁飞流而下,形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 ...
11-9-1 03:22
回忆抗日战争之间增城的派潭之战
回忆抗日战争之间增城的派潭之战
自一九三八年十月下旬日寇侵占我广州后,其主力盘踞广州,其外围据点在增城县城、福和,从化神岗、太平场,花县两龙、军田,三水芦苞之线构筑坚强工事,以防我军袭击。一九三九年十二月至一九四0年四月曾先后以其主力 ...
11-9-1 11:43
6位先行者忆述增城市新塘镇改革开放的历程
新塘镇位于东江下游,广州市的东部,增城市的西南部,是增城市的工商业重镇,广东省、广州市的示范中心镇.1978年的新塘镇面积为8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万人,辖26条行政村,6个居委会.工农业总产值为112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6 ...
11-9-1 11:29
增城正果镇畲族“山瑶官”的考释
关于增城“山瑶官”一事,笔者曾两次到增城兰溪乡“山瑶村”(“山瑶”一词系沿用旧称,解放后经国家正式审定为“畲族”。为保持其历史原貌,故按旧称,下同)进行考察,现就笔者所知,略述于下。增城历史上有过“山 ...
11-8-31 11:29
民国时期增城的教育概况
自从清光绪卅一年废科举后,倡办学堂,增城县教育制度随而变革。可是民风闭塞,对新事物不易接受。因此各乡兴办学堂之风,仍抱旧观念,裹足不前。大都设置蒙馆或半学堂式的私塾,启蒙课业。蒙馆和私塾多属私人所设, ...
11-8-31 10:4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