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区中新镇池岭村盛行舞貔貅 表达客家人喜庆吉祥和祈求好运的愿望

18-6-7 09:3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876| 评论: 0|来自: 大洋网

摘要: 说起舞貔貅,增城人并不陌生。据了解,增城的舞貔貅活动有近300年历史,始于清乾隆年间,又称“舞客家猫”“舞客家狮”“舞醒狮”,是当地客家人最为传统的文化表演活动之一,每逢喜事、年节甚至开店铺、建新房等, ...
说起舞貔貅,增城人并不陌生。据了解,增城的舞貔貅活动有近300年历史,始于清乾隆年间,又称“舞客家猫”“舞客家狮”“舞醒狮”,是当地客家人最为传统的文化表演活动之一,每逢喜事、年节甚至开店铺、建新房等,大家都喜欢通过舞貔貅来表达喜庆吉祥和祈求好运的愿望,且蕴含驱邪之意。在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池岭村,舞貔貅活动盛行。与其它村庄不同的是,这里的舞貔貅有着自己的传说故事,且村民习惯称之为“舞猫头狮”。

("舞猫头狮"让小村庄热闹了起来)

源于141年前村中擒鼠行动

刚进入池岭村,村里优美的自然景色映入眼帘,浓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得知村中即将开始舞“猫头狮”,各家各户纷纷来到村委会大楼前的空地上等待。“开始!”随着一声客家口令落地,在锣鼓声的烘托下,两只“猫头狮”缓缓出场,原本寂静的小乡村顿时热闹起来。

现场负责指导表演的是72岁村民郭杨忠,对于村中舞“猫头狮”的历史,他娓娓道来。“1876年,瘟疫流行,鼠疫肆虐,不少人因此失去了生命,而池岭村也不例外,无奈当时国家卫生医疗落后,缺医少药,疫情日益严重。”郭杨忠告诉记者,池岭村的舞“猫头狮”活动始于141年前,也就是清朝光绪年间,村民郭梁耀见鼠疫难控,全村上下束手无策,就与村里的老前辈商量,由于老鼠最怕猫,于是他们就用报纸和浆糊制作了一个猫头模型,并涂上颜色,用古时新郎结婚用的红布套上,召集了本村村民组成了一支“擒鼠队”。

郭杨忠说,由村中青年组成的“擒鼠队”,肩负着到每家每户登门擒鼠的任务,他们一边舞着猫头模型一边敲锣打鼓,每到一户人家就得放鞭炮。说来也怪,通过这次擒鼠行动,村中的鼠疫得到了控制。村中一些有文化的前辈将这一行动称作“舞猫头狮”,自此,村民也将“猫头狮”看作是驱邪赶妖的吉祥标志。

剧情融合武术形成特色表演

擒鼠行动结束后,郭梁耀与几名有拳脚功夫的村民商议,将村里的青年集中起来练习功夫,并通过自己的想像力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狮艺动作,加入了武术表演技巧,正式组织了一支“舞猫头狮”表演队。每逢过年过节或村里有喜事时,这支“舞猫头狮”表演队就出来为村民表演,增加喜庆气氛,还时常到邻村进行演出,以“舞狮”会友,正所谓“人间喜庆锣鼓响,池岭醒狮庆吉祥”。

记者在现场看到,表演中,两只“猫头狮”有时静如处子,有时动如脱兔;大头佛憨态可掬,舞步慢条斯理;黄脸猴机灵活泼,一会儿挑逗大头佛,一会儿戏耍“猫头狮”,现场气氛热闹、祥和,精彩的表演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这表演剧情与舞貔貅相似,但池岭村‘猫头狮’有自己的来源和故事。”郭杨忠向记者解说道,池岭村“舞猫头狮”创建人郭梁耀的想像力非常丰富,为了丰富“舞猫头狮”的表演观赏性,他设计了一个和尚在深山中驯服两头狮子的故事。

某天,和尚把一头狮子带下山,坐在狮子的屁股上扇凉,被一只猴子看见了,猴子也把另外一头狮子从深山中带了出来,猴子生性好动,手脚灵活,遂引诱与捉弄和尚。于是,郭梁耀就引用猴子捉弄和尚的一些动作,设计成“舞猫头狮”的套路,后来成为了一个深受村民喜爱的表演节目。

后来,“舞猫头狮”又加入了武术兵器表演环节,从最先的单人表演拳脚功夫,到后来的刀叉棍棒等兵器与双人对打的表演,特别是双人兵器对垒中的准、精技巧更是得到村民的喜爱。就这样,郭梁耀设计的这一整套“舞猫头狮”和武术表演一直被传承至今。

表演队多数队员年龄超70岁

“我们年纪都大了,希望村中的这一传统文化能很好地传承下来。”对于池岭村“舞猫头狮”的传承,郭杨忠道出了自己的担忧。他说,目前“舞猫头狮”表演队的队员平均年龄都已超过70岁,希望村中年轻人抓紧时间训练,将“舞猫头狮”传承下去。

“舞猫头狮”是需要分工协作的表演,在培养新成员时要先将角色分清再进行训练,通常都是一名成员负责一项表演技能。“现在村里已有一些青少年加入了表演队,他们仍需要长期坚持训练,夯实基本功才行。”郭杨忠说。

郭杨忠回忆,1950年,郭桂松等人将“舞猫头狮”技艺传授于郭绍全、郭光裕、郭育宏等人。直到1963年,他与郭杨深、郭杨永、郭增共、郭松年、郭永彪才成为新一代池岭村“舞猫头狮”的接班人。目前,池岭村“舞猫头狮”表演队队员一共有38人,最年长者75岁,表演技艺主要包括锣鼓敲击乐、狮艺套路、武术等。

“我们以前表演都没有统一服装,直到去年才穿上了简陋的表演服。”郭杨忠说,现在村民一致认为,这套“舞猫头狮”若不传承下去,随着他们的老去肯定会失传,但目前资金缺乏,加上池岭村是一个偏远的贫困村,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收入,要添置一些新道具仍有一定的困难,希望相关部门能对池岭村这项特色文化活动给予支持与帮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