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区增江流域区域性考古调查实践与利用GIS系统开展遗址空间分析研究

22-2-9 07:5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779| 评论: 0|原作者: 曹耀文|来自: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摘要: 摘 要:增江为珠江水系东江的支流,流经珠江三角洲东部,是广州地区重要的河流之一。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山大学合作,以“考古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支撑,采用区域调查方法,在增城区 ...



2. 西周至春秋时期

共在194个遗址中发现该期遗存。采集遗物多为陶器残片(图七)。陶片以泥质粗硬陶为大宗,陶色以灰褐、灰色为主,青灰、深灰、红褐、灰黑色次之,还有少量的灰白、橙黄、红、灰黄色等。泥质细硬陶次之,陶色以灰、灰褐、青灰色为主,还有深灰、红褐、灰黑、灰白、红、橙黄、褐色等。同时,还有少量的泥质粗软陶、夹细砂硬陶、泥质细软陶、夹粗砂软陶、夹细砂软陶等。

本期陶器纹饰以方格纹为主,其次为夔纹,还有菱格凸块纹、网格纹、曲折纹、云雷纹、篦点纹、戳印纹、卷云纹、细方格纹、席纹、弦纹、圆圈纹、曲尺纹等,盛行2~3种纹饰组合而成的复合纹饰,少量陶片可见刻划符号。陶器可辨器形以罐为主,次为瓮、豆,另有瓿、簋、杯、钵、器盖、器足等。此外,本期采集了少量原始瓷豆,饰篦点纹、弦纹。采集石器数量、种类较少,比较典型的是砺石,另有少量镞、锛、斧等。铜器见1件完整铜斧和1件青铜残片。

本期以装饰夔纹为突出特征的夔纹陶遗存几乎见于广东省全境,较典型的遗址有博罗横岭山22和增城浮扶岭23等,出土器物有装饰夔纹、菱格凸点纹、方格纹、云雷纹或组合纹的瓮、罐、簋等,以及原始瓷豆、玉石器及少量青铜器等。夔纹陶遗存的绝对年代一般认为相当于中原地区的西周至春秋时期,从考古发现的夔纹陶遗存分布情况来看,其中心应该位于东江流域博罗至增城一带,增城及增江流域是夔纹陶遗存分布的重要地带。

3. 战国至南越国时期

共有214个遗址发现该期遗存。采集遗物最多,多为陶器残片(图八)24。陶片以泥质粗硬陶为大宗,陶色多为灰褐色,灰、深灰、红褐、灰黑、青灰色次之,还有少量的灰白、红、橙黄、灰黄、黑、褐色等;另有一定数量的泥质细硬陶,亦以灰褐色为主,深灰色次之,还有灰、青灰、红褐、灰黑、红色等。陶片器表纹饰以方格纹、米字纹为主,其次为三角格纹、方格对角线纹等;

还有篦点纹、戳印纹、弦纹、附加堆纹、曲折纹、复线方框纹、云雷纹、水波纹、旋涡纹、网格纹、刻划纹等,流行2~3种纹饰组合而成的复合纹饰,一小部分陶片为素面,少量陶片见有刻划符号。可辨器形以罐为主,还有盒、鼎、瓿、碗、瓮、盂、盏、盘、簋、豆、器盖、器足等。石器较少,还采集了2件铜矛。本期整体文化面貌与战国时期分布于广东地区的米字纹陶遗存类同,这是继夔纹陶遗存之后兴起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其绝对年代相当于中原的战国至南越国时期。

图七增江流域西周至春秋时期遗物

1~9.陶罐口沿(91:175张、441:16田、181:2尹、540:1蚁、466:8张、285:17 (1)张、388:4蚁、91:189张、285:17 (2)张);10、11.陶罐底(376:9张、395:6田);12~14.陶瓮口沿(441:14张、374:7张、612:13蚁);15、16.陶豆(776:17张、530:3蚁);17.陶豆圈足(268:4张);18、19.原始瓷豆(78:148张、386:5张);20.陶钵口沿(558:5田);21.陶簋圈足(253:8张);22.陶瓿(455:32田);23.陶器盖(7:2蚁);24.砺石(138:10蚁);25.铜斧(318:1张)

4. 汉代

共有24个遗址发现该期遗存,分布较分散,南部地区的梅花岭、狮头岭、鲤鱼岭等在早期均发现并清理了汉墓群。本次调查采集汉代遗物较少,皆为陶片,陶质多为泥质细硬陶,陶色以灰、灰褐为主,少量器表施青釉或酱釉;纹饰以方格纹为主,还有戳印纹、粗弦纹、弦纹,绳纹及素面无纹者;可辨器形主要为罐口沿,少量为瓦残片,饰绳纹。整体内涵与广州汉墓同期遗存相近。

图八增江流域战国至南越国时期和汉代遗物

1~8.陶罐口沿(829:1张、141:24张、138:31张、811:2张、560:7 (1)田、78:118张、147:3蚁、300:4田);9、10.陶罐底(253:33田、517:1田);11.陶盒(560:8田);12.陶杯(137:71蚁);13.陶碗(316:7张);14.陶盂口沿(46:4郭);15.原始瓷钵口沿(41:32郭);16.陶盏(560:12蚁);17.陶瓿(783:6蚁);18.陶鼎足(227:3张);19.器盖(811:1张);20.铜矛(308:3张)

据记载,增城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201),距今约2000年。汉代县治位于明清县治东北50里,大致位于今永汉河与增江交汇口一带,但并未在该周边区域发现较多汉代遗存。而增城目前发现的汉墓多分布于增城南部的新塘石滩东江北岸一带,以东汉墓为主,说明东汉时期增城南部地区已有相当数量人口分布。增城县治并未选择在人口较集中的南部,而选在县境东北一带的山区,推测其县治可能为军事据点,旨在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控,这也为县治周边汉代遗存发现较少提供了一种解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