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渐行渐远的民间工艺:增城市小楼镇长岭村那群手工制香的坚守者

15-1-9 11:3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565| 评论: 0|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自从有了祭祀活动等宗教信仰,便有了使用香火的习俗。乡村百姓每年都要烧几次香,以祈求家业兴旺,子孙平安,后代香火不断,这种习俗历代相传,经久不衰。手工制香就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技艺,有着悠久的历 ...


渐行渐远的民间工艺

在增城市小楼镇长岭村雅塱自然村曾经有很多像姚婆婆一样的制香师傅,他们靠着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手艺赚 钱养家。过去增城生产的贡香有口皆碑,青年们挑香到小楼镇里卖,有时走到一半就卖光了,逢年过节更是供不应求,基本上天天都有客人上门来买,连东莞、惠 州、番禺等都有人前来。机器生产的贡香虽然比传统手工制香效率高,产量大,但是传统手工制香采用的都是纯天然的原材料,燃烧的时间更长,落下的香灰也不会 烫伤自己。

时光流逝,曾经闻名遐迩的雅塱村手工制香业,如今萧条到只剩下廖盛兴一人还在坚持。手工制香的落寞,究其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手 工制香相对而言耗费时间长,产量低,获得的经济效益并不好,为了养家糊口,年轻人往往不愿传承这个手艺活,而选择到城里打工赚钱。农村人口的流失,使得传 统手工制香技术后继无人。此外,现代人的生活对香的需求大不如从前,加之有很多替代品,如电子香的出现,占据了一部分市场。因此传统手工制香技术这门手艺 便渐行渐远。

“香”在传统文化之中有着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含义,然而传统制香手工艺却面临着断了香火无法传承的窘境,这无疑是最大的讽 刺。其实,正在慢慢走出我们生活的又岂止手工制香这门技艺呢?诸如手工制纸,手工制作蓑衣、斗笠等农耕社会的传统工艺,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廉价工业制 品的大量涌现,各种手工技艺就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民间手工技艺是否应该继续保护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手工制香的6道工序

首先是和面,原料是榆面和木粉,按一定的比例配好。配料前要筛一筛,除去杂质,放进长方形的木箱中,加入适量的开水用力搅拌。面要尽量的和熟和黏,和面时可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香精和颜料,如桃红、片绿、鹅黄等。

第二是挤条。用长圆形的香筒,类似舂米的石臼,碓子一头连着两米长的木杆。把和好的香面装进香筒,一个人操纵木杆。运用杠杆的原理向香筒施压。香筒的下端有个小圆孔,正好是香条一般粗细,施压时,香面就会从小孔中挤出来。

第三是盘条。挤条时,用箩筐放于小孔处,一个人捋着挤出的香条,将其一层层盘好放入箩筐。盘条的速度要和挤条保持一致。

第四是晾晒。在天气晴朗时,准备十几块香板,先把箩筐中的香条扯出来,掐成一支一支的,均匀地摆放到香板上,再根据各种香的不同长度从中间断开,将香板拿到太阳下曝晒。

第五是定型。香条在晾晒过程中会自然收缩,甚至会扭曲成麻花状,因此要不断地用木板去压平,这样才不会变形。

第六是包装。香条晒干后按照封香、袋香和捆香的不同规格进行包装。封香每封10股,每股10支,用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条扎好,一头包上红纸。袋香和捆香的包装要简单些。封香一般用于敬佛,袋香或捆香平时在病房或卧室里点燃,可以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