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结论及建议 在降雨量大而集中的夏季,不仅仅是增城,全国不少城市其实都在经历着城市内涝的考验。极端天气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我们可以防范于未然,将防灾减灾工作做得更好。为此,梳理城市的脉络,了解区域内的暴雨洪涝风险分布,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做好防灾减灾的软硬件设施才是关键[6]。 4.1遥感监测与应急测绘相结合,辅助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 暴雨洪涝灾害的形成不是一瞬间完成的,而是一个空、陆、地三方连贯的演变过程。我们需要通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整合多个部门的资源,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报系统,设置暴雨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和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从而在暴雨天气形成时,对关键指标进行观测,提高预报预警能力;对暴雨天气会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危害程度等做出预报和预警,开展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为防灾减灾打下基础。 暴雨往往极易引发山区衍生山洪、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造成河流堵塞、道路中断,大面积地区被洪水淹没。对于人力无法企及或难以进行实地考察的区域,可以充分发挥无人机操作条件简单、适合低空作业,并且机动灵活的特点,帮助我们快速获取受灾区域的高分辨率影像。对无人机的合理使用,能够应对恶劣天气的不利因素,有效地进入受灾区域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为减灾布防提供第一手资料[9]。 4.2加强地下管网普查力度,全面摸清增城区地下脉络 城市内涝给广大城市居民带来了不便,而城市地下管网的疏于管理却为市民的生命安全埋下了隐患。为此,全面摸清地下管网分布是合理布局城市管网分布,完善地下管网系统、科学管理地下管网的重要基础,也是排除安全隐患、保障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的关键。原增城市规划局自2011-2013年,分别组织开展了3期地下综合管线普查工作,完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荔城街、增江街、新塘镇、仙村镇、永宁街(永和片区)、石滩镇以及荔新公路等区域共5146km地下综合管线的普查,并建立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4.3构建雨洪模型,健全城市洪涝防御体系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暴雨带来的汇流量显著增大[7],极大地考验着我们城市的排水系统。但是,城市排水管网规模并没有随着城市的扩张增大,加上增城中北部山体较高地势落差大极易引起山体滑坡,导致区域内涝积水现象频发[8]。城市内涝往往带有突发性,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城市雨洪模型根据城市地区的降雨径流规律,对城市雨洪径流进行模拟。构建城市雨洪模型可以为解决城市防洪排涝等问题提供可靠的科学技术支撑,从而减少暴雨洪涝给城市带来的危害,改善水文环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9]。 5.结束语 本文以增城为例,利用gis技术进行区域内暴雨洪涝风险评估,得出暴雨洪涝风险值分布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险评估值基本与增城地势的基本关系。同过分析增城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了增城北部地区洪涝灾害的驱动因素。gis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进行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还可以通过地下管网分布的调查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这都将在未来城市的暴雨洪涝防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增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增城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 [2]邹清枫.gis分析暴雨洪涝风险信息化助力防灾减灾[n].增城日报,2015-06-26. [3]王磊.基于模型的城市排水管网积水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0 [4]蔡大鑫,张京红,田光辉,等.海南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及区划研究[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31(s2):52-54. [5]朱晓晨,高玚,高佳琦,等.基于gis的区县级暴雨洪涝风险评估方法[j].热带地理,2014,34(5):704-711. [6]贾娇,艾海滨,张力,等.应急响应中pixelgrid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与应用[j].测绘通报,2013(5):66-69. [7]黄晶.基于gis的广州市新河浦社区城市雨洪模型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8]张勇.基于gis技术的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04. [9]韩娇,万金泉,马邕文.基于swmm的城市雨洪模型模拟研究-以广东东莞市东城牛山汇水片区为例[j].人民长江,2011(4):54-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