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广州增城明儒湛若水 与王阳明齐名 官至三部尚书 创立"甘泉学派" 延绵五百载

22-3-17 12:1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240| 评论: 0|原作者: 钟林威

摘要: 春光和煦,增城的南香山林深树茂,鸟鸣山幽。岭南地区保存最好的明代书院遗址——莲花书院便坐落于此。近500年前,年逾古稀的岭南先贤湛若水在此讲学,留下了岭南文教兴盛的重要遗存。如今,历史的遗迹虽已斑驳,“ ...



保护挖掘,尚书故里奏响新时代“文化强音”

只要来增城与新塘的老人们聊上几句,一定可以听到湛若水以及“怀核而归”、尚书府、菊泉中学等故事……街坊们侃侃而谈,朴实的言语中流露着对尚书故里的自豪。甘泉文化节、甘泉墨宝书画和摄影展览、参观甘泉先生遗址和遗踪、甘泉思想学术研讨会、公祭活动......在尚书故里新塘镇,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和纪念活动,将甘泉文化与新时期人文精神嫁接起来,让甘泉文化深入寻常百姓家,也让甘泉精神不断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2021年底,为纪念湛甘泉诞辰555周年,一场声势浩大的“讲好增城故事、新塘故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湛甘泉文化活动在新塘镇瓜岭村举行。期间,新甘泉书院和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湛甘泉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挂牌成立。未来,这里将打造一座对外展示甘泉文化的新甘泉书院,进一步擦亮“甘泉文化”品牌。湛若水曾设坛讲学的莲花书院遗址也已于2020年3月启动重建。目前工程建设已经完成,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对外开放。

民间文化组织也积极参与到甘泉文化的传承弘扬中。增城区湛甘泉文化促进会致力在海内外探寻湛若水的遗址遗踪,搜集湛若水墨宝70多件,包括书法真迹或撰写文稿的摩崖石刻碑刻拓印件、湛若水真像拓印件等。与此同时,该协会积极推进“湛甘泉的传说”非遗项目申报工作,并计划出版《甘泉流韵·南粤先贤湛甘泉先生墨宝·撰书勒石册》(暂定名),力促筹建南粤先贤湛甘泉先生展览馆(暂定名),使甘泉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更加绚丽的时代魅力。

增城区湛甘泉文化促进会会长湛柱辉:将甘泉文化打造为广东省文化名片

增城于宋明两朝先后出现了两位青史留名的贤人,既是名臣也为硕儒。前一个是崔与之,后一个是湛甘泉。甘泉先生是南粤先贤,其学术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在南粤大地影响深远。广东省内有许多湛若水的遗址遗迹,其中增城区就有不下十余处,如甘泉先生故居、陵墓、沙隄湛氏祠堂、书院遗址、手书真迹祠堂匾额和摩崖石刻、墓志铭墓碑撰书等。

而且,甘泉先生博学多闻,广交朋友,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脍炙人口的传说。在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时刻,建议“王湛之学”合抱并建,进一步挖掘、宣传甘泉思想,努力将增城建设成“甘泉文化”的家园;通过“湛甘泉的传说”非遗项目申报,夯实乡村振兴文旅文化项目,努力将“甘泉文化”打造成为我区乃至广东省的文化名片。

寻觅研究甘泉文化40多年的本土作家湛汝松:甘泉思想赋能家乡文化

甘泉先生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廉洁官员。其思想与实践对家乡影响深远。一是办书院,育家乡贤杰。甘泉先生在各地创建书院40多所,学生3900多人。在增城就创办了明诚、莲花、甘泉、读冈四间书院。其中有“九个学子十个中”传说的莲花书院,还斥资设置大量赡田,以学谷资助优秀与贫困学生,开创了教育史上扶贫助学的先河。

二是兴农商,促经济发展。甘泉先生提出“天下民庶实为邦本”的治国策略,主张“重农”“恤商”。他从福建“怀核而归”,发动乡人在四望冈培植荔枝,后来乡人又优选出“挂绿”,使增城成为著名的荔枝之乡。他利用河湾优势,发动乡人筑塘开圩,为新塘经济发展奠下基石。

三是行乡约,建和谐社会。甘泉组织沙贝14个宗族在读冈书院共同制定《沙堤乡约》,倡导崇尚礼义、包容共济,互相监督的村风,使沙贝成为海纳百川、中和乐善、崇文尚德的岭南“礼义乡。甘泉先生虽然离逝462年,但其思想文化依旧润物无声影响着家乡。今日新塘所以能成为广东省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牛仔服装名镇、中国经济百强镇,可以说都与其一脉相连。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