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 增城市何仙姑那神奇而美丽的传说 其文学创作和民间节俗都是珍贵文化遗产
-
何仙姑,中华道教名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生于唐朝开耀二年(682年),增城人何泰之女,因勤劳、聪慧、富有爱心,向往美好生活,而被神化为仙,成为中国妇女美丽善良、智慧的化身。增城人为纪念她,先后在荔城、小楼、 ...
-
14-8-14 15:59
- 增城市新塘镇明朝教育家、哲学家、书法家、诗人湛若水的辉煌成就
-
湛若水(1466—1560),明理学家、教育家,字元明,号甘泉,增城新塘人。弘治五年(1492)在乡中举,随后拜江门陈献章(白沙)为师,弘治十七年中进士。正德七年47岁时奉命出使安南(今越南),册封安南王。历任南京 ...
-
14-8-8 19:31
- 增城市派潭镇牛牯嶂七仙女的传说:“七姐妹洞”下引出清泉给四方乡邻
-
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七仙女的传说,以牛郎与七仙女(织女)的传说流传最广,也因而有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七夕。而在增城民间,也自古流传着另一个七仙女的传说。增城市派潭镇有一座山叫牛牯嶂,是增 ...
-
14-8-2 11:12
- 增城地理的重新认识和发现:增城县东有罗浮山 增城不能再将其“推而远之”?
-
宋绍圣三年,也就是苏东坡被贬惠州的第三个年头。在这一年,当苏东坡再次吃上荔枝时,感慨良多。他觉得岭南是个好地方,风景秀丽,民风淳朴,佳果又多,能做个岭南人真好。吃着甜美的岭南佳果荔枝,苏东坡不禁文潮思涌 ...
-
14-7-1 16:20
- 增城市新塘镇(永宁街)南香山周边地名浅析
-
凡地方都有名,名字后面或许都有不为人知的典故。南香山周边的村庒、山地,不但有名字,而且都与风水有关。这种独特而群体式的命名方式,较为罕见。相传这些应用至今的名称,是湛若水命名或更名的。湛若水,广东增城 ...
-
14-6-4 15:26
- 增城市新塘镇(永宁街)南香山上那个曾经香火鼎盛的观音古庙
-
古时,增城市新塘镇(永宁街)南香山壮鼓处建有观音庙,相传始建于宋代。此处头枕祖山,双臂环抱,前有马鞍山作朝,乐山近案,远望东江如玉带环飘;鬼厚圆浑,嫩脉开屏而出;两水有情交合,得水藏风,因山体形似圆鼓而得 ...
-
14-6-4 15:14
- 增城市新塘镇(永宁街)南香山上 湛若水和湛子洞的历史考析
-
湛子洞,位于增城市新塘镇(永宁街)南香山东面半山处,它由三大耸石一块平卧大石组成:第一耸石高10米,宽6米;第二耸石高9米,宽6米;在第一二块耸石之间,平卧一大石,方中见圆,约20平方;第三耸石高约13米,背 ...
-
14-6-4 14:54
- 增城市新塘镇(永宁街)南香山上白花寺名字的由来和分析
-
广东省增城市新塘镇(永宁街)南香山,古时建有白花寺,据史料记载,该寺建于东汉永平年间。由于当时佛教始入中国,尚未被朝廷和百姓接纳,故先以莲花书院为名,向民众传经授课,广结善缘。之后,才在书院基础上正式供 ...
-
14-6-3 23:40
- 增城挂绿美名驰:粤韵飘香《荔枝颂》嘅前世今生
-
脍炙人口、享誉海内外的粤曲《荔枝颂》,始唱者是粤剧艺术家红线女。1957年,她到莫斯科参加第6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在其中“东方古典歌曲比赛”中,她凭借《荔枝颂》、《昭君出塞》,为广东粤剧界捧回 ...
-
14-5-29 18:04
- 浅谈增城市新塘镇湛若水思想文化的现实意义
-
出生于增城市新塘镇的湛若水是56位南粤先贤之一。《南粤先贤塑像文字说明》介绍,“湛若水(1465~1560),明理学家、教育家。世称甘泉先生。广东增城人。官至南京礼、吏、兵部尚书。早年拜陈献章为师,钻研心性之学 ...
-
14-4-21 16:47
- 寻找的最美乡村:增城市小楼镇东境村的人文历史和巨变调查
-
许多人对增城的了解和向往,缘自55.5万元一颗珍贵无比的“挂绿”荔枝,缘自那一挂形似仙女、中国大陆落差最大的白水仙瀑,缘自这里诞生过崔与之、湛若水等一代大儒,以及我国神话传说“八仙过海”里唯一的女仙何仙姑 ...
-
14-4-7 21:29
- 史籍堆里的荔乡增城 沿江而上探寻沧海桑田的变迁
-
在增城文史界,“增城.这个名字的由来一直是最具争议的,而今我们能从纷乱繁多的历史古籍记载中寻觅到的就有三种说法。据《广州府志》记载,“增城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园201年),隶属南海郡。南海郡原辖6县(番禺 ...
-
14-4-7 11:21
- 增城市小楼镇何仙姑家庙对联的赏识
-
“千年履舄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这副何仙姑家庙联,是当时广州府御史王映斗撰书,因年历不详,以联中内容推测,此联不是始建家庙而写,而是家庙在千年后重修时所撰。撰联者为什么不以仙道、仙术撰之,而是以足 ...
-
14-3-19 15:10
- 增城市客家话四级考试【2014版】
-
客家话简介和考试目的客家语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一门语言(非方言)。尽管如此,语言学者对于该将其归属至汉语方言,抑或是当成一门语言仍有一定争论;特别是在中国国内,它被认为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
-
14-3-10 15:31
- 增城北部人民联手龙门县人民的抗日斗争历史
-
【转载有节选】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者在北平卢沟桥附近借“军事演习”之名,向中国军队挑衅,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方的拒绝。当交涉仍在进行时,日军就向卢沟桥 ...
-
14-1-25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