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浅谈增城市新塘镇湛若水思想文化的现实意义

14-4-21 04:47|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351| 评论: 0|原作者: 湛汝松

摘要: 出生于增城市新塘镇的湛若水是56位南粤先贤之一。《南粤先贤塑像文字说明》介绍,“湛若水(1465~1560),明理学家、教育家。世称甘泉先生。广东增城人。官至南京礼、吏、兵部尚书。早年拜陈献章为师,钻研心性之学 ...
出生于增城市新塘镇的湛若水是56位南粤先贤之一。《南粤先贤塑像文字说明》介绍,“湛若水(1465~1560),明理学家、教育家。世称甘泉先生。广东增城人。官至南京礼、吏、兵部尚书。早年拜陈献章为师,钻研心性之学。先后在西樵山、广州、罗浮山等地讲学。在各省创建书院四十多所,弟子3000多人。”湛若水思想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研究湛若水思想,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哲学家湛若水,冲破宋代以来儒学僵化的思想牢笼,是解放思想的先驱。

湛若水27岁中举人。当时的中国,科举是官场之门。湛若水本可从此踏入仕途,然而他却前往江门,拜当时全国著名的理学家陈献章为师。为了表示从师学习的决心,若水烧掉自己参加科举殿试的“路引”。从此,他孜孜不倦地在哲学的天地里追求探索。他不但深刻领悟老师陈献章主张“静养端倪”的其谛,而且创立了“随处体认天理”的哲学思想,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唤醒人的道德自觉;

既师承陈献章的心学又修正其心学,因此深得老师赏识。陈献章临终时,竟效法达摩西来传衣为信的做法,把江门钓台当作衣钵给湛若水,以示其为心学得意传人。尤为令人赞颂的是,湛若水敢于挑战当时“望高位崇”的王阳明理学,与其“致良知”学说分庭抗礼,各立门户。

湛甘泉创立“随处体认天理”的哲学思想,不但打破自宋代以来理学僵化禁锢思想的局面,为古老的儒学带来了一派生气,而且对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也产生积极的影响。湛若水的哲学思想着重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唤醒人的道德自觉,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源泉。我们要不断研究学习,去粗存精。湛若水那种解放思想,融汇创新的开拓精神,在开放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更值得我们发扬。

二、教育家湛若水,其教育思想与实践在中国教育史上影响深远。

湛若水是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以兴学育贤为己任。他捐资办学,所到之处必修书院,广东、江苏、安徽、湖南、福建等地共有他兴办或捐助的书院40多间。他亲临书院,开馆讲学,足迹遍及江南各地,共有学生3000多人。仅在南岳衡山的白沙书院,就先后讲学7次。湛若水在西樵办“大科书院”,编篡教材,制定教学方针。开宗明义招收四方生员,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变官学为乡学(公办变民办)的第一页。

今天,我们的民办大学方兴未艾,“大科书院”正好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湛若水在广州办“天关书院”,实行有教无类,广收社会门生,使得不少耄耋老者自动拜其门下。他和五位年过古稀的弟子互相切磋学问的《师弟六皓》故事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流传的佳话。湛若水为终生教育开创了先河,给我们今天的成人教育和老人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更为可贵的是湛若水主张并践行扶贫助学。他用自己的积蓄为所办之书院设“赡田”,以学谷周济贫苦学生,瞻养困难学子。増城南樵的莲洞书院,是“赡田”最多的书院。今日,国家以教育兴国,地方以教育强市;湛若水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依然熠熠生辉,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三、尚书湛若水,其“刑德并用”、“民庶实为邦本”、“勤俭去奢”、“构建太平天下”等治国方略今天仍值得借鉴。

湛若水从政生涯自39岁始,先后任翰林编修、安南特使,南京礼、吏、兵部尚书。明代中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湛若水认为,只要百姓“有田则食足,食足则善心生,善心生则伦理明,伦理明则风俗厚,风俗厚则礼乐兴,礼乐兴则和气致,和气致则天地泰,万物若”。这就是他理想中的“太平天下”。

(一)湛若水政治上提出“天下民庶实为邦本”的治国安帮思想,主张“刑德并用”,用“恤民”政策调和社会矛盾。他反对暴力而主张行王道,施仁政。他劝皇帝亲贤远奸,“豫戒游逸,以谨君德”,“以勤政亲贤为急务”。他认为君主的贤愚,官吏的好坏,很大程度决定政治是否清明,社会是否安定,生产是否发展,人民是否康宁。人君一心,扶正祛邪,才能致治保邦,才能有一个太平天下。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