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观点社论 查看内容

增城市农村社区转型问题研究

12-12-30 06:5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173| 评论: 0|原作者: 朱一中/隆少秋/臧俊梅

摘要: 对广州增城市农村社区的实地调研表明,在经济发展驱动,大城市中心城扩张,外来人口迁入以及政府政策引导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增城市农村社区的转型表现出经济社会结构混合化,居住形态社区化和管理模式社区化等特征 ...


3.外来人口的迁移

城市郊区农村社区形态的改变,还与外来人口的迁入有关。大量外来人口的进驻,形成了外来人口聚居区,有的甚至超过了本村人口数量,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村落结构。例如在大敦村,外来人口达到6万人,是本地户籍人口的将近9倍,为此,不得不大量兴建多层或高层农民公寓以容纳庞大的外来人口。在其他一些村社,村民们也往往向外来人口出租住房,并成为不少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补充。

在城市郊区,城市居民、农民和外来务工经商人口混居形成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籍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需求、不同文化素质等多方面的强烈对比与并存的局面,居民构成和社会集团之间呈现出强烈的异质性与流动性,这也是导致城市郊区农村社区居住形态趋向城市化、多元化格局的重要原因。

4.政策的引导作用

政策对于农村社区的转型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工业进园,农民进镇”,“迁村并点”,新农村建设等政策成为塑造农村社区经济社会结构与居住形态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增城市农民建房处于规划失控的无序状态,农村社区居住环境比较恶劣。近年来,随着村民收入提高,改善人居环境的愿望日益强烈。

针对这一现实需要,并结合近年来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增城市以小村并大村为主要方式,开展了系列中心村建设工程计划,以解决农村社区脏、乱、差的现象,提高村镇建设和生产的集聚度,从中心村选址、总体规划、修建性规划、建筑单体设计等方面对中心村规划建设的原则和方向做了详细规定。前述的大敦、长岗、西南、群星等中心村的整治建设工程,都是在村镇统一规划基础上进行的。村镇规划建设改善了农村社区居住环境,也成为增城市农村社区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增城市农村社区转型中的问题

农村社区转型不仅仅是农村产业结构、农民就业结构和居住社区形态的转型,更重要的是支撑这些变化的制度基础能否相应变革,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协调发展。在对增城市农村社区变迁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社会结构和制度结构的变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已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一)城市化水平偏低,制约了产业结构层次的提升

前期增城市乡镇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但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发展起来的一部份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正面临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挑战,需要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规模重组或产业转移,但目前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却无力满足结构重组、产业升级的要求。

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是乡镇产业结构升级的契机,而这需要以适当的城镇规模为保证。目前增城市大部分乡镇企业仍分散分布在农村地区,只有小部分集中在中心镇的工业园区,由于小城镇规模小,工业分散,无法产生集聚经济效益,也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完善。

(二)劳动力素质不高,就业不充分

增城市村民就业存在比较明显的层次低,就业数量不充分的问题,这也是农村社区转型中存在的一个难点问题。据荔城中心城荔城街社会经济统计资料,2005年明星村共有劳动力956人,除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外,尚有农村富余劳动力574人,占总劳动力60.4%,其中有482人已就业,未就业人数为92人。对兴民村农户的调访表明,兴民村约有40%的村民以农业生产为生,一般家庭都兼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并养殖家畜。

由于村集体经济不发达,约有60%的村民或在村里或出外打工或经营个体经济,大部分集中在对文化和技术素质要求较低的环卫、保安、交通运输、汽配修理、饭店等领域,或在技术层次较低的制衣等工厂打工,或从事小本生意。由于荔城中心城的扩张,明星村和兴民村均面临征地拆迁的问题,如何应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转型,村民们显然在在就业技能方面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