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观点社论 查看内容

增城市农村社区转型问题研究

12-12-30 06:5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164| 评论: 0|原作者: 朱一中/隆少秋/臧俊梅

摘要: 对广州增城市农村社区的实地调研表明,在经济发展驱动,大城市中心城扩张,外来人口迁入以及政府政策引导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增城市农村社区的转型表现出经济社会结构混合化,居住形态社区化和管理模式社区化等特征 ...


(三)土地征用与社会保障问题

在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由于农民的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还远远没有完善,在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设计中,土地不仅是农民的劳动对象,而且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保障功能。但在大城市郊区,快速城市化对于土地的庞大需求对郊区农村的土地保障功能形成了极大威胁。增城市在征用农村集体用地的过程中,在现金补偿之外还采用了自留地的方式,目的是希望通过自留宅基地和自留经济发展用地解决农民的生活居住和部分的收入来源、社会保障问题。

从近年来的实践看,增城市土地征用一方面尚存在普遍存在的土地征地权滥用,征地补偿标准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部分农民在获得征地款后,对于如何支配这笔费用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储备,有的不务正业花光了补偿款,沦为无业游民,还有的则由于自身素质原因造成再就业失败,只能依赖出租房屋解决生活来源问题。在农村社区向城市化方向转型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份农民并没有随之完成向现代城市居民的转型,这其中存在的大量就业、教育、社保等问题,都是农村社区转型过程所面临的深层问题。

(四)管理体制问题

在农村社区转型过程中,招商引资、发展村镇经济是村镇建设的头等大事,却往往忽视了环境和规划管理。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运动在促进农村社区转型,规范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主要是在行政力量的推动下进行的,强调对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面貌的改善,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在相当程度上是“政绩工程”意识的体现。此外,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乡分割体制和对立关系也直接影响到城市郊区转型中的农村社区的管理,目前在城市郊区,城乡管理两种机制、两种政策仍然并存,而且行政管理界线、城建管理界线不尽一致,导致管理交叉混乱甚至出现冲突。

三、结论与建议

农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成效,但内生发展能力的培植与管理制度的建设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社区的转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最终需落实到从国家到地方等一系列层面的管理制度创新。

(一)加强城镇体系建设

建设具有规模集聚效益的城镇,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城市化质量的必要条件。要解决前一段时期以来增城所面临的发展无序与城镇规模偏小的问题,必须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以集中化、集约化的城镇化建设来引导农村社区的转型。但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片面强调统一规划和集中布局,避免忽视地域条件和经济基础的新农村建设运动。

为此,首先应该要重视城镇体系规划,使自然村、中心村、一般镇、中心镇之间形成合理的城镇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体系,综合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其次,要防止将城市建设模式套用到村镇建设中去,造成“城不城,乡不乡”的建设格局,城市郊区农村社区的村镇建设应该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域条件,建成为土地利用强度适中、能充分体现乡村风貌和地域特色的田园村镇,塑造人居环境建设的理想模式。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