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职业技术院校迁建项目的征地中,阿成是我们合作社带头表率、第一个签字支持征地工作的人。”广州市增城区朱村村第十经济合作社的村民说。村民口中的阿成是朱村村第十经济合作社主任朱伟成,这位年仅38岁的年轻主任自2014年5月上任以来以雷厉风行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备受好评。其中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妥善解决了广州职业技术院校迁建项目的征地中朱村第十经济合作社征地工作遗留下来的难题,同时也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朱村村第十经济合作社第六届分田分地工作。 带头表率第一个签字同意征地工作 广州职业技术院校迁建项目中,朱村村第十经济合作社计划被征收的土地有118亩,其中大部分土地为合作社的集体土地,当时作为党员的朱伟成带头表率,第一个在征地合约上签字同意,此举至今仍被村民津津乐道。2014年5月,朱伟成接任朱村村第十经济合作社主任后负责的其中一项工作是广州职业技术院校迁建项目的征地中朱村第十经济合作社的青苗补偿和征地工作。 一直以来,征地拆迁工作都被认为是“棘手活儿”,上任之后,朱伟成就碰到一个“烫手芋头”。广州职业技术院校迁建项目中,土地征收标准为私人租用的土地,青苗补偿不超过3万元/亩;个人开荒的土地,青苗补偿为7-8万元/亩。当时征地范围内的二十多亩土地被本村4户村民租赁,用来种果树。这4户村民无法接受不超过3万元/亩的青苗补偿标准,迟迟不肯签订征地合约,使得本就困难的征地工作陷入尴尬境地。 朱伟成和两名同事为了尽快完成征地工作,亲自到这4户村民家中走访,耐心地跟他们解读广州职业技术院校迁建项目的征地政策,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经过多次交谈,这4户村民从最初的反对变成了同意,并表示积极支持征地工作,这个棘手的问题前后仅花了约1个月便化解了。 积极沟通让村民主动配合分田分地工作 上任以后,除了广州职业技术院校迁建项目的征地工作,朱伟成还负责朱村村第十经济合作社第六届分田分地工作。以前朱村村第十经济合作社的田地每15年分一次,就在第六届分田分地工作开始之前,一些村民跟朱伟成反映,“15年才分一次田地,时间太长了。”于是,朱伟成向朱村村村委会反映村民的意见,然后又召集本合作社的社员开讨论会,讨论得出的结果为每5年分一次田地,村民纷纷对这一决定表示赞同。 在第六届分田分地工作正式开展前,朱伟成带着几名同事对整个合作社的田地进行测量和清点。在这个过程中,朱伟成发现,有部分村民在田里种荔枝、龙眼等果树,更有甚者在水田的基间路上种植香蕉等作物,妨碍其他村民的正常行走。而合作社分田分地的制度是分田之前田里所有的果树必须全部清理干净,朱伟成意识到如果在正式分地的时候才通知这部分村民清理果树,村民必然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于是他便提前与这部分村民沟通,通过引导村民换位思考,呼吁村民顾全大局,切勿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整个合作社的集体利益,促使他们提前清理果树。 经过一番劝说,这部分的村民都自觉清理田里的果树,让分田分地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朱村村第十经济合作社第六届分田分地工作前后花了一个多月就圆满完成。朱村村第十经济合作社共有高田110多亩,低洼田120多亩。合作社共289人,每人分得3.3分高田,而低洼田则通过政府统一交易平台竞投,价高者得,所得全部归为合作社所有,用于村民年底分红或村务支出。 亲力亲为逐家逐户做思想工作 在广州职业技术院校迁建项目规划中,共有4条40米长的道路通过朱村村,其中2条道路经过朱村村第十经济合作社,该合作社需要预留出一定面积的田地来铺设这些道路,但这些预留出来的田地不能跟这次其他被征收的土地那样同一时间拿到补偿款。接到这个任务后,作为合作社主任的朱伟成带着两名同事逐家逐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 |